首愚法师开示集
准提法的密因和禅味
准提法要
准提法门的修持
第一义海准提国
首愚法师开示念咒要诀
深耕密植
光明起处尘念空
LA字里的法界观与菩萨行
身如虚空歌
大反省 大放下
六祖的印证
一条入空的路径
首愚法师访问录
修行的大处、
小处、一切处
佛舌你能弹
素描大圆满的准提法
准提镜里我相渺
一轮明月即心池
污泥香里养灵珠
摄所归能证圆通
人人要有一个
净化身心的方法
月爱流光牵字转
亲证真如三进法
如何得自由
大化功尽在
La光出生顶门眼
LA字里的法界观与菩萨行
唯将此心向明月
心月朗耀满太虚
六度万行体中圆
音圆光流长
蓦直趣向菩提道
翩翩心头月
空宝
这般琉璃月
光明进入无量寿无量光
的极乐世界
功夫难易问见地
自从一闻准提法
首页 | 经典 | 概述 | 法要 | 开示 | 行者 心行 救度 治病 威神 生活 | 链接
心月朗耀满太虚

首愚法师开示

自他不二

世间的缘起与凡夫的观念、执着都是有始有终的。但从佛法的究竟义而言,在这无尽法界之中,本来即无始无终,是起点,亦是终点,是终点,亦是起点,所以经典告诉我们:「缘起如环无端」。而佛法即是要我们当下了然。

当下是无始无终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这句偈语真能懂进去,整个佛法尽在其中矣!此亦即准提法圆满次第之所在。

大家有缘接触这个大法宜好好从此处去自我开发智慧,所以「护法」是在护自己的心法,把自己的身口意照顾好了,整个护法都在里头了。这叫「自他不二」,一切唯心造,好好把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对了。

庄严国土

修学佛法,综归两句话:「庄严国土,成熟众生」,庄严自己身心的国土。每个人此身此心像一个小千世界,把自己庄严起来就能够去利益众生。由于我们身口意的清净,他人就会有一股被子潜移默的感受,所以庄严自己也就是在庄严一切众生,护持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在护持一切人的身口意。一个人真正与道相应,所感召的不但是亲戚朋友,乃至法界一切有缘都会受到你的影响。

护持自己的身口意并不简单,敞开来就是自他不二。不能庄严自己的身心,就容易造恶业。换言之,要以善业来庄严自己。恶业使我们堕落,善业令我们升华,能多帮忙别人,象征你的智慧愈大,慈悲运用无碍,这些道理想必大家皆能心领神会。

愈挫愈勇

大家如果要真正做到庄严自己、庄严道场,就要多精进。任何场合不一定要结手印,多念咒、多作心月轮的观想。要懂得随时填空白。散心杂话就是空过,那是懈怠放逸、自我放逐。我们在六道中,多生以来总是这么懈怠放纵。现在如是,未来变复如是,试想!这样修行又如何上路呢?

所以不论世、出世间法,都是一股精神,修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至少要有一份很虔诚的向道之心——刻苦耐劳,熬腿再怎能么痛都要把它忍下去,不要马上向自己投降。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愈苦愈要顶起来。从此刻开始,尽未来际,很虔诚的向道,否则就是空过时间,浪掷光阴!

我们知道,当下横跨过去与未来;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也是未来的开端。不能把握现在,就只有承袭过去的恶业,只要你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受用;一分向道之心,就会有一分感应。佛法讲因果,丝毫不爽,没这份心,学佛想上路,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摄心守意

修学的重点,要随时随地摄心,懂得摄心,必然与佛法相应,我们佛门中,称在家学佛的人为「护法」。护法当然就是护持佛法,但一般人很容易流于外护。实际上,护法不分出家、在家。

所谓「护法」,即护持正法,让正法能够久住。护什么法呢?正法又是什么呢?主要还是我们的心地而已。护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让自己随时都在正念中,才堪称「护法」。换言之,保清净,不贪、不瞋、不痴才是真正在护法。

凡夫的身口意三业之中,口业最严重,懂得赞叹,就是「称赞如来」、经常在正念中。凡夫大部分都落在情绪中,情绪不对,如果不懂得收敛自己的口舌,而把不满感染给别人,那不但自我污染,也污染了别人,这也是散心杂话的严重后果。所以说,「修行」就要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身口意,收摄自己的六根。

口业像一把刀,用得好,可以救人,也可以鼓励他人向道。但一有了不满,它却会像一把伤人的利刃,不仅会伤人慧命,也会伤害到自己。故谈起护法,就要先把自己的身口意护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丝毫不得放逸。

各位来这儿专修,就是短期出家,尽管外表没现出家相,心却出家了。出家,就要一切放下,不攀外缘。回去之后,把家、把工作岗位当作道场。所谓「直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随时随地回观返照,道并不曾离开我们,只怕自己偏离大道了。

苦集灭道

一般人对「苦」,总觉得无可奈何。「苦能入道」,苦,是拿来反省自己的。苦从何来?佛陀最早所传导的「四圣谛道」首先讲的便是「苦」,教我们如何去观察苦、发觉苦,告诉我们「苦」是自己的果报,乃由恶业所形成,要我们去探讨苦的由来,这也就是「集」——苦因。贪瞋痴是我们的苦因,它非外来,乃是我们多生累劫自己造作而累积下来的。苦,有因有果,唯有达到清净、喜乐、安祥的境地,才能融化得掉这苦因苦果,此即是「灭」的道理——清净、喜乐、圆满,也就是准提法的圆满次第。

如何达到安乐、解脱呢?灭,也是果——清净之果。想得到清净的果,就要修「道」。「道」即方法,而整个准提法的修行次第也就是解脱痛苦的方法。譬如你能懂得观照,把「LA」字观起来,让咒语念得很纯熟,一提,烦恼就化掉了。

当然,色身上的病痛,需要慢慢去转化,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积累的尘垢太深厚了,岂能一下子扫得干净?修行,就要把握要领,让八十八结使——打开。

自我考验

我们凡夫对苦的感受是用逃避的,不敢面对它。修学佛法则是要去面对它、看清楚它、承受它。譬如打坐盘腿,固然酸胀麻痛,但只要肯精进、肯付出、肯投入,这苦不会永远。因为它是无常的,俟色身慢慢转化后,筋骨自会渐次柔软,苦受也自然愈减轻。所以要有信心,自我考验得起,让自己有成就感、满足感,每次都能过关,才是真正在消业障,由短暂的辛苦去换取长期的喜悦快乐。

统摄心念

念咒若是没有配合观想,有时候会念得索然无味,心也不知跑到那边去了。观想能让你很快的把注意力拉回来,很清楚的给自己一个目标。念咒较偏向「止」,但如果没有配合「观」的作用,把自己的心念统摄起来,就容易迷失,这是观想的好处。

不论是「LA」字的观想,抑或心月轮的观想,原理没有两样,效果却有所不同。观想本来就是一种假想,观想心月轮可先观想前面有个镜坛,准提佛母显现于镜坛中,而后再观想准提佛母由眉间光浑入我身,我身立刻转为本尊,我即佛母,佛母即我,二者无二无别。

其次,再观想自己身如透明琉璃体,内空心中,生起八瓣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单单观想个心月也好,心月上再现字轮也罢,万一字轮想象不出来,最起码要想象一轮明月。

观想字轮,这字轮与我们持诵准提神咒相应,大家宜不断的去体会他。多多做这种观想,色身自会不断转化,念诵的音声,也会愈来愈低沉。而且观到相当的程度,正如「陀罗尼经」所讲的,将要发生的事情,都会晓得。所以许多禅宗大师,除了参禅之外,到后来,都以准提法为主修法门,乃至近代的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的系统,也都有修准提法。

「心月轮」观得有基础了,自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个皮囊,透明的琉璃体,晓得这个身体非常幻化。

神奇妙用

心月轮的观想与金刚念诵两股力量合而为一,念到某时候,就会感觉整个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皆从心月轮里面展现出来。在音声中也显现了心月轮。随着你的观想,念咒,每一个咒语的音声,融化到全身的毛细孔,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念咒语,也都在放光,这境界就叫「心月孤悬」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心月的光明。念咒念到这程度,自然会到达深沉、浑厚而空灵,这都要靠个人实地去修为。

心月的光明交错着金刚念诵,由这心月轮展现出来的音与光叫「气吞万象」。光与音融化在一起叫「光音交融」。从有相光浑入无相光,整个修法进入到这境界就不是普通的修行了。而整个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事实上,皆离不开此范畴。

一般讲「禅」,往往是讲见地方面的,准提法门则把见地、修证功夫、以及行愿,三种都融化一处了。所以这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大家宜真正的用心去修为它,必定有所感应,诸如家庭事业、有愿必成。只要意念到,心想事成。准提法就有这么神奇妙用,故称「准提神咒」,并非偶然。过去的古德门,有许多人修过这法门而有所成就,有所感应,所以特地把准提神咒也列入「十小咒」之中。

受苦消业

打坐的过程中,两腿的酸胀麻痛有双重意义:一则显现了我们业力的障碍。会痛的地方,表示气血未通畅;它便很自然的反映出来。二则,在酸胀麻痛的过程中,筋骨慢慢放松。肌肉、神经也逐渐松放。故一边虽在显现业力,另千方面也同时在消除我们的业障。可见多受一分苦,就多消一分业。

根本方向

念咒修法务必与信心相应。若是一边念、一边怀疑,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咒语好比轨道,我们按照咒语循环不已的持诵,目的就在「系心一缘」。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一股气势,从而产生了「定」,进一步再由「定」发「慧」。当然,念念有,也念念空,故咒语本身既不执有,亦不执空。

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而念」,能把握这八个字,自然「空」与「有」中道而行。念得清清楚楚,但也不执着什么,这才是一个根本方向,亦即是没有方向的方向。晓得念念无住,念念清明,如此则处处回到自己的心地上来,这才不致迷失掉。

打妄想会让我们迷失;信心不够也会让我们迷失;乃至对咒语的根本精神了解不够,也会迷失掉,所以如何念到「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才是整个修法的重心所在。

法身境界

药师如来在因地中发了十二大愿,我们就以第一、第二大愿来探讨一个证道人身心的光明境界。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愿是因,果地是离不开境界的,他愿在证得无上正等觉之时,以其炽然的光明照耀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这是真正的法身境界、常寂光的境界,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是等无差别的。这可以做为我们心月轮观想的一个下手方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

这第二愿,倒是与准提法的仪轨——「身如透明琉璃体,内空心中,生起八瓣莲花」大同小异。「身如琉璃,内外明彻」这在《楞严经》里也有提到。要进入到法身境界,无生法忍的境界,报身成就,必然有此一境界。当然,这也可以做为我们的观想。

「焰网」代表光明。「过于日月」,日光晚上没有,月光白天没有,都不周全,唯有我们每个人的自性光明是超越这些明暗的。所以「焰网庄严、过于日月」是必然的。故阿弥陀佛的另一名号称为「超日月光」。

心净国土净

真正把握到「LA」字,则不仅已把握到准提法的核心了,乃至禅宗、密宗、净土的境界也都到达了。其它不论是什么法门,诸如不净观、白骨观、数息观……其最终目标皆无非要达到这样——把自己的身心、业气、习性都融化掉,进入到无量光的境界中。

很多人提到「我修念佛法门可以往生净土,修准提法门能往生净土吗?」在这儿要告诉大家的是「必定可以往生,而且是活生生的就在净土的境界中,那里需要等到死呢?」只要把握净土的本意「随其心净国土净」,远离一切妄想分别,颠倒梦想,那个境界才叫「极乐世界,真正净土」。

阿弥陀佛叫「无量光」,那也就是我们的自性光明,除此之外,你又到那里去找个阿弥陀佛呢?这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了。很多人学佛非常容易着相,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呀!阿弥陀佛就在你心中,极乐世界就在你当下——身心清明、不妄想、不执着即是。

《金刚经》所说的「实相般若」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实际上,《金刚经》所讲的境界是真净土,直截了当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净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真是佛的心、佛的本意。

自我观察

禅宗心法即佛心,一切语言文字即佛口,藉重语言文字来表达佛心。佛的境界又是什么呢?——真空妙有。那么,如何让自己达到「真空妙有」呢?俟你真正懂得佛心——佛的本怀时,你就了然了。所以千万不要再去兜圈子,走冤枉路了。脚踏实地,老实修行才是上策呀!

综上可知,「LA」字的功德与威力多么广大!那是无量无边的。纵使过程中的观想四大变化、三身成就,都离不开「LA」字的观想,最后进入到心月轮的观想。「心月轮」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法报化三身成就的总关键。

实际上,心月轮观正是针对着我人们的大反省,是现量的反省,对自己身心以及世法上的反省。心月轮是抽像的,形而上的,所谓「心月孤悬、气吞万象」。就形而不言,密宗称之为「心脉轮」,我们医学上称为「心脏」,心脏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与七情六欲不可或分,乃至与色身的健康关系亦极为密切。禅宗称它为「肉团心」,试想!离开这个「肉团心」,难道还另外有个「真心」吗?

从这肉团心之中,可以显现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胸气量,故这个心月轮可算是一个鉴度计,而左右此鉴度计高低升降的大概就是情绪了。

心脏的跳动、呼吸的来往便是我们的情绪。所谓「念动气动」是。我们直接观想心脉轮,来做一个非常微细的自我反省、自我观察。故此心月轮,等于宇宙生命的观察站,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与否,诸如;胃肠、肺活量、肝脏等等。亦可由此而得知,而随着你功夫的进步,色身趋向健康,自是不在话下。

虔诚向道

「准提咒」的前半段是「礼敬皈依文」,相当于一种祈求。后半段九个字的「咒心」则等于按照生命的九个关键处舒展开了身心。心月轮与「LA」字,实际上是不二的,前者较偏向「有」,后者较偏「空」,懂得了,它是即空即有。「LA」字一观想,很容易与空相应;观想心月轮,有时心口会闷痛或者那个地方不舒服,这些都是过程。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很健康,所以,心脉轮一观想,不论你是如何放松,不舒服的感觉都难免。

心脉轮要很仔细的去观察,否则很难以去想象。当然,功夫见地方面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点点滴滴都要靠自己去体会。万一体会不到,最起码好好念咒还有一层保护。

咒语像一把扫帚,把我们的习气、业障慢慢扫掉。扫到某时候,整个道理自会逐渐呈现出来。故在业障尚未消除之前,要勉强去体会,毕竟太辛苦了。所以各位万一在观想方面把握不到,也不用着急,只要你非常虔诚的持诵咒语,必定可以得到受用。

善巧安立

观想,也就是提起一个影像、一个境界,让我们的身心很快的统一起来,打成一片,换言之,真正能提得起来,才能真正放得下。放下也代表身心绝对轻松、空灵、安祥、自在。所以观想的目的并非在增加我们的负担,也不是教我们头上安头,只是一种善巧安立而已。

故大观想也可以说是大般若、大放下。透过观想,使我们的身心得以整合统摄,让我们轻松自在,进一步与空相应,与定慧相应,到达究竟解脱的最高目标。

准提法的究竟,有所谓「身口意三密相应」,而其中持诵咒语,就系心守意而言,即是一个非常好的敲门砖。能懂得观想,就在念咒中,已经达到观想的目的了。念咒的最高境界——真正能到达与空相应的念诵,可说是「金刚念诵」了。换言之,金刚念诵最容易使我们的身心达到轻松、宁静、安祥、摄心、调气的效果。

念诵,若能与安般(调息)法门相应,念得很顺口、很悦耳,其中就已在调气了。反之,要是念得急急忙忙,像在追赶似的,就难免心浮气躁了,所以各位万一赶不上,就用耳朵仔细听,听得很纯熟。有人身体不够健康,气很短,咒语念起来显得很吃力,这时候,就要靠你的耐性和理念了。空的道理就是要我们放下,不着力、轻轻松松的,很自在的。所以金刚念诵,基本上,先要拿捏到它的诀窍。

无住生心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才能进入到佛法的实相。我们凡夫总是那样的牵肠挂肚,不晓得世间林林总总皆是如此幻化,所以才被兜得团团转。《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看清楚了世间的实相,整个佛法就现前了。

修法的感应境界都是过程,不能执着,不能紧抓不放。《金刚经》告诉我们:「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千万不要被现象蒙骗。好好坏坏一切不着,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才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而涅槃也并非有个东西叫「涅槃」。一切不贪着,无住生心才叫涅槃,心中无罣碍才叫「涅槃」。

清净无为

吃饭是一堂很庄严的功课,也是一堂非常实际而圆满的佛事。对境不贪着,才是正知正见。人生的境遇,从早到晚,不外顺逆二境,顺境不贪着、逆境不瞋恚,才能得到清净。

父母所生身乃四大假合,随着我们的心念有生有灭,所以到了某个时候,总要借着外四大来补充新陈代谢的需要,借假修真,以幻修幻。但是这些生活的需要,并非我们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要了道、要能清净无为。如何才能清净无为呢?饮食好坏不贪不瞋,不在好坏上起分别颠倒。饮食要能不饥不饱,过与不及皆不好,只要能对色身健康有所助益的,一切以清淡为主,不要讲究口味。

本来现成

观想、念咒,有一个根本的口诀,把握到这个口诀之后,观想、念咒、必然很轻松。何谓观想?「无观之观,是名真观;无想不想,是名真想。」不是要你心里抓个东西紧紧不放,而是轻松自在,一提即现,本来现成。

念咒的道理亦然,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不论那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口诀,把握到了,自然「净念相继,都摄六根」。

观想的目的达到最后,即是无观之观,无想之想,明明朗朗;无念之念,念而不念,清清楚楚。果能如此,则空有双照,即空即有。故说佛法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只要不妄想,不颠倒执着,轻轻一带,尽虚空、遍法界,都是「LA」字的光明。这光明不是外来的,懂得念念返照、念念自在,从有相到无相。「LA字」是有相,你不执着,它就是无相了。

我们凡夫的习惯性,六根都是向外驰求的,要懂得「返观观自性,返闻闻自性」。「返」,即回到我们的心地,整个佛法的重心就在一个「返」字。凡夫总是向外追求,所以总在六尘中流浪,六根被六尘骗得团团转,这是不懂得返照、返闻。「照而不照,闻而不闻,是名返闻」,大家宜好好去参究。

申言之,用这种「无观之观,无想之想,无念之念」去念佛持咒,就叫「金刚念诵」。它与般若相应,与空相应,与无相相应,这便是最轻松、最自在、最空灵的念诵方法,还管它什么禅宗、密宗、净土宗……呢?那许多相都只是自找麻烦、自立门户、画地为牢罢了!

 

 Copyright @ 2003-2012 丰财园中国最大佛教网 版权所有 本站资料 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本站不从事或参与任何经营活动 [沪ICP备1100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