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开示集
准提法的密因和禅味
准提法要
准提法门的修持
第一义海准提国
首愚法师开示念咒要诀
深耕密植
光明起处尘念空
LA字里的法界观与菩萨行
身如虚空歌
大反省 大放下
六祖的印证
一条入空的路径
首愚法师访问录
修行的大处、
小处、一切处
佛舌你能弹
素描大圆满的准提法
准提镜里我相渺
一轮明月即心池
污泥香里养灵珠
摄所归能证圆通
人人要有一个
净化身心的方法
月爱流光牵字转
亲证真如三进法
如何得自由
大化功尽在
La光出生顶门眼
LA字里的法界观与菩萨行
唯将此心向明月
心月朗耀满太虚
六度万行体中圆
音圆光流长
蓦直趣向菩提道
翩翩心头月
空宝
这般琉璃月
光明进入无量寿无量光
的极乐世界
功夫难易问见地
自从一闻准提法
首页 | 经典 | 概述 | 法要 | 开示 | 行者 心行 救度 治病 威神 生活 | 链接
唯将此心向明月

首愚法师开示

用功的标竿

持诵准提神咒好比烧开水一般,让水达到沸点,这是金刚念诵不可思议之处。问题是我们在一天之中,持诵的比例,毕竟还是占少部分。尤其在家居士,杂务缠身,散乱时间居多,要真能静下心来持诵咒语,非常有限,能每天抽出两三个钟头来修法,就非常对得起自己了。所以持诵准提神咒也就成为我们用功的标竿了。大概你不念的时候,也就是散乱心的时候。除非你对生命的根本,认识很清楚,已能够收放自如,稍为警觉,马上收摄。用禅宗的譬喻,就是「无门为法门」。只是有这种根器的人,终究不可多得呀!

这时,如果你能当下把「LA」字观想起来,乃至转入「身如透明琉璃体」作心月轮观,就可说还不太离谱了,甚至都在准提法的修持境界中了。尽管你没有持诵咒语,但准提法也从无间断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念咒的时间实在不太多。故大家对「LA」字的观想务须真正把握到,不论在任何环境,都能安住在准提法的领域里,做为自己安心立命的指针,如此才能加速道业的成就。

理念清晰

准提法是一个道道地地真修实证的法门。只要各位一步步往下走,它自会一步步展现成果给你看。从心灵上的开发到色身上、气质上的转化,他为我们绘制了一副非常美妙的修证蓝图。至于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则是在所难免的,除非您过去世的福德、智慧、因缘非常深厚,得以一路畅通无阻的修下去。

如果业障、习气很重,心有千千结,色身上有种种病苦,修起来坑坑洞洞的,当然备觉辛苦,甚至修得愈好,魔考也愈大,修到将通未通,很多关节地方色身的绞痛,结使的折磨,就够你受了。这时,倘若你的理念不清晰,更是不易过关。

实际上,「魔由心造,妖由人兴」,可是很多在这上面牵强附会。现象、感应固然无可厚非,但也不值得炫耀夸大。真正对佛法的见地通透了,那是稀松平常的事,只不过是我们业力、业缘的显现,菩提大道沿途的风光罢了。真正根本的感应,该是与「空、无相、无我」相应才对。

母鸡孵小鸡

我们的身体恰似一颗鸡蛋。心,就像一只老母鸡。老母鸡抱着蛋不眠不休的孵着,希望小鸡快快破壳而出。同样的道理,我们持咒、观想心月轮,希望透过观想的力量,产生热能,散发光明,变化气质,转化色身。

金刚念诵好比空大观与风大观的融合,「从空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散发出的光,让身心不断的激荡,使潜伏在我们色身的许多病根慢慢的消融掉,靠的就是股力量。故这一系列的四大变化,便是一种道道地地的修证功夫。

最佳加行

金刚念诵实际上就使密宗讲的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的交彻融合。「显教」教我们观察六大之空与不净, 「密教」则着重在观察六大之圆融无碍。

金刚念诵是般若,念咒的当下,念念与空相应,本身就是空大;一口气、一口气的念,气的来往就是风大;从空大与风大产生激荡,而有了火大的出现;致使色身流汗,就是水大。各位观想四大,就要从这方面去体会。很实际的,从自己身心的变化去了解金刚念诵的威力。

如果只靠观想,而没有配合念诵的修持,力量总是略逊一筹。因为金刚念诵是最好的加行法。不论是个人自修或参加共修,由于激荡力量产生的共鸣,致使身心的转化,大家都可以从中体会到。故各位在时间、空间许可的范围内,宜多以金刚念诵来修法。

金刚念诵也可说是一种气功修练法,重点一定要放松、放空,色身上的种种变化不用太在意,下意识也不用去配合它。好比在空中漫舞似的,不必作甚解。

只要你修习(金刚念诵)到一个火候,它就已经含盖一切观念了,乃至佛法的一切大道亦在其中了。所以《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里提到:「只要我们肯持诵准提神咒,这就是一帖现成的合成药。只要我们肯服它,菩提大业就指日可期。」所以说,它可以变化气质,改善健康,消除业障。

心灯长明

佛门中有所谓「点长明灯,可以消业障」。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点光明灯也就是在燃灯供佛,希望那盏灯经常在我们的心中展现。那不就是在息灾吗?仅仅是那盏灯的影像不可思议了。

我们修准提法,观想「LA」字,观想心月轮,也等于在点自己的心灯,让自己的心灯不灭。

平常,我们那盏光明心灯总是被自己的贪瞋痴慢所淹没。要知道,身体,心境,一切人事都是我们的业报。古德告诉我们,要「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我们旧业未消,往往又造了新殃而不自知,可谓「雪上加霜」,难怪雪球愈滚愈大了,所以修法老是觉得达不到效果。

从观想「LA」字转到「身如透明琉璃体,内空心中,生起一满月轮」,像一盏灯,随时随地皆在一片光明中,这就是长明灯。经常在这境界中,当然身心都是内敛的,身心随时随地皆在转化,这才是真正的「妙观」。

重要的是「一气呵成」,把整个观想出来,将咒语和字轮融合为一。果能经常在这境界上,你就是大修行人了。所以把自己心中这盏长明灯燃亮起来,时时刻刻关照它、观想它,则消灾免难,增福长慧,乃至戒定慧,自是不在话下了。

四正勤

心一不平,整个身心都是僵硬的,尤其内心的执着,那股力量非常强烈,可以坚固四大。唯有多做善事,神经才会松放,身口意清静,相貌举止才会呈现安详;心地调柔,功夫才易上路。至于平常待人处世的菩萨行如何做的善巧、圆融、令自他皆大欢喜就是一门大学问了,也是一种大修行。故能盘腿至定境现前,尚不如遇到逆境而能安然不动转来得殊胜。

太虚大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做反省,当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是非曲直看得更清楚。在这儿,四正勤——「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就显得益加加重要了,那正是策励我们身口意断恶生善的大法宝。

行难忍难

在古丛林中,一进佛门就必须做劳务,俾借外境来磨掉你一切不好的习气。像密勒日巴被他的师父玛尔巴上师以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来磨练他,直到他的内心丝毫埋怨不起了,才开始教他修学佛法,这时修法才容易上路。

我们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所以打禅七时,往往被明眼的主七和尚骂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其实这正是在消除你的业障。所谓「非常人用非常手段」,并不是只靠盘腿就可以有所长进的。

熬腿只是皮肉之痛罢了。内心的忍持才更重要,那是转化结使最好的加行。云门禅师悟道是赔上一条腿的。他紧跟师父,只想请示佛法,师父却是不理会他,待他尾随师父进门时,被师父用力将门一关,把腿给压断了,他也因此开悟了。

二祖慧可禅师也是为了求法而自废一只胳臂的。「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呢?故唯有行难忍难才有悟道之机呀!

以楔取楔

生起次第的最后,教我们一边念咒,一边做心月轮观,「字轮收摄于中间「LA」字,「LA」字摄于月轮,月轮慢慢缩小,剩下如黄豆大之明点直冲顶上,融入虚空,虚空即我,我即虚空,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这么多文字,实际上,只在告诉我们:持诵准提神咒,念念本空。这只一个方便,故《大乘起信论》曰为「以楔取楔」。为了要祛除我们的妄想执着,而以咒语来拴住它,俟妄念转化了,这些咒语当然也要放下。

有些人念呀念的,不知念到哪里去了,「疑」心也就跟着起来了:「我念咒语做什么呀?」这时,你就需要去返观,把理念弄清楚了再念。道理懂了以后,念念空,念念有,念得很欢喜,不需要问什么,如此锲而不舍修炼下去,才能与法相应。

都摄六根

一心专注,念到某个程度,妄想自然起不来了,这是金刚念诵不可思议之处,一口气接一口气念到必须换气时,再闭起嘴巴自然吸气,愈念气愈沉、愈细、愈长,到达连绵不绝的境界。

所以说,准提法的念诵,实际上就一种安般法门。念到某个时候,毫不费力的,很轻松、很自在,这便是一种实际的功夫。

安般法门到达最高层次——「息「之后,即不呼也不吸,鼻孔里面气的来往好象都没有了,呼吸似乎都停掉了。这时候正是大呼吸——真息。换言之,用功到空相现前自然不呼也不吸,但是全身的毛细孔皆在呼吸,全身皆在一片光明中。光明本身就时呼吸,还不需要借重两个鼻孔呢?

金刚念诵到达这地步,定与慧都会呈现出来,这也就是真正的观音法门了。不仅舌根在动,耳根也返闻,乃至眼鼻舌身意都在妙用,所谓「都摄六根「尽在其中。

希望各位善加利用自己的耳根——返闻闻自性,寻声救苦,将自己色身上的种种障碍,用耳根不断去听。听久了,色身的脉相,乃至难过的地方,自然会慢慢放松、销融。但这功夫需要持之以恒、长期精进,才能见效。

庄严生命

在这工商社会的时代,想要放下万缘,修行用功,谈何容易?可真是「命浊「呀!命运让我们忙于生活、忙于家庭、忙于事业、劳碌奔波。像在座各位能有一天、半天来共修都很难得。能给自己生命一个向导,一个指针,去探索生命庄严的一面,体会般若空的意境,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的,那是多生累劫亲近无数佛的因缘。

这世间上最大的威力,莫过于「空」。想要庄严自己。就要与「空」相应。念诵念得很庄严,也要与「空」相应。但「空」不是用嘴巴讲的,而是要用自己的身心去验证那个境界,把佛法拿到自己的身心来实验一番的。

我们凡夫都很好奇,想抓这个,又想抓那个:又是禅七,又是净土,又是拜忏,又是灌顶,忙得很呢!但真正要懂得「一门深入」。这「一门」就已含盖八万四千法门了。那需要到处凿井呢?真正凿通了,井井皆是相通的。若是凿一半又起了疑心——这样对吗?是否有效果呢?听说修那个法门可以保证到极乐世界去呢!……这些都是见惑。

实际上,门门皆可到达极乐世界。只要念得相应,修得上路,极乐世界就在眼前,活生生的,身心就已融入于安乐的境界中了。所以我们要从念诵中去体会佛法的精髓,领略空又交融、真空妙有的道理。

心香一瓣

修法,是对佛菩萨的最好供养。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为第一。」一心与法相应,虔诚持诵准提神咒,就是法供养。儒家曾云:「不诚无物」,心中没有虔诚,与法就不应。不论修得好或不好,总要心香一瓣。

譬如你能忍受两条腿的酸痛麻胀,身体五脏六腑的不适,乃至心灵上烦恼的煎熬,就是无畏布施,就是最好的供养。

印度有名的阿育王,前世在孩提时,以一颗真诚无染的心供养佛陀一把沙,就获致了来世做帝王的果报,而且与佛结了那么深的缘。我们现在用最宝贵的身体忍受皮肉之痛,以真诚的心持诵准提神咒来供养,当然要比阿育王更加殊胜几千万倍了。各位将来的果报当然更不可思议啊!

自我疏导

「当净其意如虚空」,这七个字也可说时见地与智慧。修行如影随形,要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外在的,障碍也不是外来的,真正的障碍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无明,见地的道理就是把我们身心业力因缘的来龙去脉看清楚。自己的身心,目前达到什么程度,再用功下去大概会有什么变化,要非常有理性的自我疏导,这才是学佛的正修证,而不是光讲感应的。

感应,是另从一面角度来说的,这是一种包糖衣的说法,里面是苦的——如实说:外面一层糖衣甜蜜蜜的,是一种鼓励的话。虽然也有其效果,但如果实际去分析,则一切唯心造。

修行的道理是「自求多福」。懂得了「不二」的道理,也就无所谓「糖衣」了。法尔如是。「糖衣」也是从我们自力的虔诚所投摄回来的,只要不执着,不自以为是,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自他不二」。

由于我们的恭敬虔诚,心念一发出,马上就有响应,怎能说是他力呢?故说「自他不二」。尤其净土讲究他力——信愿行,从这角度来看,虔诚恭敬,自会与佛菩萨相感应;而我们修法,很虔敬的祈求佛母加持,不也是一种行愿的表现吗?「行愿」不可思议,不能说是迷信。

无智亦无得

佛法的根本,可以《心经》说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诠释。真正佛法,每个人都具足无缺,故曰「无智亦无得」,不是外来的。我们现在做功夫,只不过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消融掉,把镜上的尘垢扫刷干净,俾能显露出自性的光明,并不是有个东西可以得。

很多人学了几句禅宗的口头语,随便说「空」,而且讲得头头是道,问题是空不了呀!要懂得「中道」是既不偏空,亦不偏有的。虽说「罪性本空」,可是仍然有个东西在缠缚我们,所以只好借着佛号、咒语的力量来自我启发,这也就是前述「以楔取楔」的道理。

讲大话只会耽误自己。「说在空中,行在有中」,整天说「空」,而所作所为却不是那么回事,毫无意义。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必然不昧因果,而不落因果。「不昧因果」——因果昭然,因地而倒,因地而起。

创造因缘

俗语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要想得大解脱,需要多生累劫的福德、因缘。不得大解脱,也毋须灰心,每天修,每天解脱一点,日久功深,将来就是大根器;自已修造因缘,因缘创造够了,将来就是大富。「大富由命」,命不也是由自己创的吗?所以懂得缘起的道理,就不偏空,不偏有,提起、放下,了无罣碍,总有一天,自性光明得以展现出来。

佛法说的「消业障」,这三个字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实际的。「消业障」也代表我们学佛的效果。身体的病痛愈来愈少,筋骨愈来愈柔软,神经愈来愈松放,放些是功夫,也是在消业障。只要肯精进,吃一点苦头,很快就会有响应,这是就色身上说的,它表现得非常明显。

而以心理上而言,嫉妒心愈来愈少了,放不下的心也比较放得开了,过去很记恨的事慢慢淡忘了,容易发脾气的习性,也慢慢改善了。心胸也开阔了,心里也坦然了。这些都是很实际的「消业障」。

只怕觉照迟

修法修到某个时候,仿佛有一股力量,又像有思想,又好象什么都把握不到,这时,就要靠觉照了。所谓「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宜赶快把「LA」字观想起来。修准提法,观想太重要了,它可以洗刷我们妄想执着,掌握要领,就可以很快把握到圆满次第,直趋「圆满次第、实相般若」,登入佛菩萨的境界。

择善固执

修习佛法,不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切莫妄谈「不要执着」。而既然「不执着」办不到,那么就抓个东西来执着吧!所以「择善固执」也就无可厚非了。纵使以佛陀那么崇高的成就,在大彻大悟之前,他还是执着「日中一食、一黍一麦」,完全道道地地在修苦行。苦行也是择善固执唷!否则,说方便一点嘛!可惜没有智慧的「方便」就「出下流」了、散慢了、放逸了。

譬如以计数方式来念佛、持咒,说执着嘛?它却可以用来自我鞭策。佛号咒语累积到相当程度之后,身心自然松放,福至心灵。八万四千法门,你与准提法门有缘,一路修下去,而当您念佛的时候,仍然可以用修准提法的精神去念,法尔如是,无二无别。

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融通,到了你修哪个法都能无所罣碍时,那就差不多了。大家要从点点滴滴开始,不要嫌少,总是随着个人的环境因缘。修行是尽未来际的,你多用一点心,就早一天成就,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造成矛盾、障碍。

佛法的核心在智慧,「用心」二字最根本。持咒是很重要的加行法,懂得其中道理而能更加精进用功,应用起来就更能驾轻就熟,懂得善巧方便了。

信心清净

修学佛法能做到信心清净便是最大的福报,也是最大的智慧。尤其准提法门,可说汇集了禅净律密,乃至八万四千法门于一炉,只要你不疑不惑,具足信心,依教奉行,禅悦的法喜自在其中。

一般人很容易被境界所转,一个逆境来,信心就动摇了。姑且不谈心性,仅就禅坐方面来说,当你的身体摇晃不止时,你是否被摇得迷迷糊糊而失去目标了呢?

知道,身体晃动,本身也是空的,既然是空的,它会在那里呢?「动是什么?」你这么一路追下去——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这才是究竟的道理。如果你的觉照力很强,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你内心很清楚,做得了主,也不是问题。故各位倘若遇到这种状况,不惊不慌、不恐不惧,随遇而安,也不做圣解。

禅宗祖师云:「修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沿途风光的好好坏坏没什么好贪着的,放得愈下,跳得愈高,否则就只在纠缠不清了。修行的道理就是要精诚、深信,毫不保留的把自己身心投到我们自性的华藏世界中。

「西游记」说什么

修道的艰难,在「西游记」中可说诠释得最淋漓尽致了。一般人把这部书当成神话小说来看,殊为可惜,实际上,它正记载了一系列的修行心路历程。

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这位玄奘大师,以佛教唯识学的观点而言,象征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他在取经的途中,遭遇了九九八十一个劫难,也像征我们修行的八十八个结使:到西方取经,见了如来佛,亦等于修行上的明心见性——得大解脱。

按照「西游记」的写法,唐三藏很容易受猪八戒——代表我们的第七末那识——的煽动。末那识以自我为中心——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好吃、好懒、好玩……。我们修道经常被「我执」骗得团团转。我执一起,孙悟空——代表第六识「理智」——怎么劝都没用。第七识代表「情绪」,情绪一来,理智就被淹没了。

我们的心意识——第六识,本事大得很,像孙悟空,翻个斤斗,就是八万四千里,甚至上穷碧落下疏黄泉,大闹天宫、地府,到最后身心俱疲,只好祈求「大慈大悲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来解围——以观音法门来破除烦恼。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要让自己身心的烦恼与病痛得以解除,也一样要「寻」声救苦:以自己的耳根不断的去寻、去听,久而久之,纠结之处才会慢慢松放、痊愈。真正的佛法本来就是要返求诸已的,何况殊胜的准提法门,金刚念诵原是道地的观音法门。

自利利他

此次,禅林举办了这一系列的专修活动,基本上可说是为了下列几个宗旨:

一、上求下化

上求佛法于诸佛菩萨,下化一切苦难众生。唯要上求下化,一定先得「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希望借着专修来导引大家走上真正「明心见性」之路,而准提法门的整个仪轨也正常清晰的导引着我们。

「明心见性」这四个字包括非常广泛。「明心」,简言之,是要见到空性,见到自性本体。「见性」,从文字本看,性者心生。心如何生?心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呢?烦恼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必须如何去灭除它、化解它呢?

再说,我们上求佛菩萨的法,也要懂得回向,自利利他,满菩提愿,才能究竟常乐。儒家云:「亲亲、仁民、爱物」。能一步步循序渐进,推己及人,乃至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才是我们学佛的清净心。

学菩萨道,通常皆从有求到无求。虽说有求皆苦,但「苦」却是一股让你向上、向前的原动力。能把这股力量升华、净化,你的道心就更坚固了。

游戏人间

二、畅游华藏世界

这当然是个充满法喜的境界,也就是《维摩诘经》说的「游戏人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我们如何在如梦如幻的人生、轮回流转的六道之中掌握此生呢?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被自己的习性盖覆住,而活得很愉快、很自在。

要畅游华藏世界必须要有一些本钱——好坏不住。上述引用《维摩诘经》说「畅游华藏世界即是游戏人间」,那么,人间与华藏世界又有何迥导呢?事实上,你认识的人世间,也就是华藏世界,二者是等无差别的。

三、广度一切苦难有情

人的一生,甚至自己当下的起心动念都没搞清楚,如何去畅游华藏世界?所以想畅游华藏世界,就要懂得去广度苦难有情。

众生是我们的福田,是来磨掉我们习性最好的一面镜子。表面上似乎是我们在度众生,事实上,我们反而被众生度了。众生的习性,给予我们种种的烦恼,都是我们反省的对象,故广度苦难在情,不就是苦难有情在度我们吗?因为他们在成长我们的福德智慧呀!这也就是「烦恼即菩提」的道理唷!

度众生很苦的哦!但在这里头,你能够教学相长;在这里头你也学习到了忍辱、布施、持戒、禅定、般若……

有生即杀生

故说大乘佛法是直截了当针对着我们「心性」的,而「心性」即是一切的根本。

譬如说,功夫需要靠熬腿,但真正的解脱生死却不是靠一双腿。一个人临到了四大要分散的时候,要靠的是「心性」:你的心中是否摆平了?世法上是否还有遗憾、愧疚、牵肠挂肚的事?这些心结、习气、业缘即是把你拉下三恶道的罪魁祸首啊!

平常你必须把好的资粮准备妥善,让世法上林林总总的境界把你的心地磨练得四平八稳,随时都能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丝毫不起贪着,事到临头才能沉着应对。

禅宗有所谓「有生即杀生,未死先学死」。经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起伏不定,飘浮无常的妄想、执着,就是让我们不得解脱,造成生死轮回的根源。「有生即杀生」,则是教我们当这些念头一起时,就要马上去觉察、舍掉、放下、还我清净心。

儒家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就是清净心、包容心、欢喜心、慈悲心、无住心,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反之,长戚戚就是我们要化掉的妄想心、贪着心、染污心、瞋恚心、嫉妒心,是我们菩提道上的绊脚石。

未死先学死

我们修持,就要懂得去「学死」、「观死」——想象自己四大分离、五脏六腑都溃散了,整个色身都空掉了。如何去体会呢?「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死掉时,你的法身慧命就显现出来了。

各位面对那么复杂的境界,并不需要去逃避,该来的就让它来,面对它,学习人与人之间如何祥和的共处。从言语、态度去学习圆融、威仪、慈悲、喜舍;从人我的是非中去返观自己的结使和习气之所在。

故「广度有情」,这些有情就是一面如实显现的镜子,反映了我们的心。你能切入「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这句法语的真义,经常如是观照,如是省思;必然经常在进步中,心胸也日益开阔,日子就过得更欢喜了。

后时候,好人、坏人都不令你起喜、恶之分别心,你成功了。因为你有了平等心。平等心即解脱境界,即阿弥陀佛。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即阿弥陀佛。

说到这儿,主题已经非常明确了。它,也就是我在北京闭关所带回来供养大家的两句话——「实行正道,庄严世界」,它,就将是我们禅林创建的宗旨与目标。其中简介,各位可以参见另一篇讲述——「三昧全凭信愿行」。

 

 Copyright @ 2003-2012 丰财园中国最大佛教网 版权所有 本站资料 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本站不从事或参与任何经营活动 [沪ICP备1100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