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弥勒菩萨略说
未来佛弥勒
介绍兜率净土法门
兜率天宫介绍
慈宗法门介绍
何谓弥勒法门信仰
兜率净土、人间净土、弥勒净土法门
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

略论

弥勒法门与净土
兜率净土
与十方净土之比较
论往生难易
怎样赴龙华三会
龙华三会
弥勒为何是
释迦牟尼接班人
请修弥勒净土
应知的几句要紧的话
弥勒为何号称「无能胜」
历代大德
往生兜率天的目的

经疏

弥勒上生经-译者介绍
佛说观弥勒菩萨
上生兜率天经讲释
佛说弥勒下生经讲释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记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

诗偈

弥勒菩萨诗歌二首

首页 | 经典 | 文集 | 感应 | 链接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

慈德居士

佛说弥勒来时经略述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释经题

佛说

十方有无量的世界,即有无量的佛尊,而此处所说之佛,乃指宣说本经的如来,即是娑婆教主 释迦牟尼佛。

 

弥勒来时

「弥勒」为梵语,华言为「慈氏」,是菩萨的姓,其名曰「阿逸多」。全名的意思是「慈无能胜」,意谓慈悲之心无有能胜其者,故弥勒号曰「大慈」,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合称『五大菩萨』。现居兜率天宫,教化天众,待此第九小劫减劫过后,进入第十小劫增劫,人寿达八万四千岁,再递减至八万岁时,弥勒方舍天宫,而下生娑婆百亿人间,成就佛道,开演龙华三会,度化无量众生解脱生死。此经即是说明弥勒来时成佛、化生的种种。

梵语修多罗,汉译契经,路径之意。经是教导众生由生死此岸通往涅槃彼岸,成就圆满佛果的光明路径。

而本经翻译者之名已遗失,今依附于东晋时代收录。

释经

【经文】

舍利弗(注一)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注二)。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注三)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

【注释】

(注一)舍利弗: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ariputra 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而信受于佛法。

(注二)天下:须弥山有东南西北四大洲,又名四天下。乃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注三)叉手:或称合掌叉手、叉手合掌,也叫金刚合掌(归命合掌)。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节相叉合。表法:以左手表「众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众生归命于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对本尊恭敬供养,信心坚固之印。

【略述】

舍利弗尊者,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他以慈心愍念天下有情而来到佛陀的处所前,长跪叉手合掌请问如来:「世尊您常说佛涅槃后当有弥勒佛来,我等愿欲从佛闻说此事。」

【经文】

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注一)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注二)。弥勒出时阎浮利地东西长四十万里。南北广三十二万里。地皆当生五种果蓏。四海内无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树木皆长大。当是时人民少贪淫瞋恚愚痴(注三)者。

【注释】

(注一)阎浮利:指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梵文jambu-dvipa。阎浮,树之名;提,是洲的意思。

(注二)里:又称由旬,数量之称。为印度的计算方法,分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三种。

(注三)贪淫瞋恚愚痴:简称贪、瞋、痴,是为脑害有情的「三毒」,消灭三毒即成四果罗汉。

【略述】

佛陀说:「将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南阎浮提内,所有地上的高山、大树、草木等不平之物全部焦枯殆尽。而今日南阎浮提的土地,周匝只有六十万里,当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南阎浮提的土地东西长有四十万里,南北广有三十二万里。大地上皆能生产出五种的果蓏,并且四海之内无有山陵和溪谷,地面平坦如磨石,树木都长的非常高大。弥勒佛世时的人民很少有贪图淫欲、瞋恚斗争、愚痴迷信者。

【经文】

人民众多聚落家居。鸡鸣展转相闻。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注一)。女人五百岁乃行嫁。人民无病痛者。尽天下人有三病。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饥渴。三者年老。人民面目皆桃花色。人民皆敬重。有城名鸡头末。鸡头末城者当王国治。城周匝四百八十里。以土筑城。复以板着城。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城。四面各十二门。门皆刻镂。复以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着之。

【注释】

(注一)八万四千岁:人寿最高是八万四千岁,其后每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平均年龄十岁;再每百年增加一岁,直至八万四千岁为止,如此一减一增,即为一「小劫」。二十小劫即为一「中劫」,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释迦牟尼佛是在第九小劫人寿一百岁时出世,而弥勒佛要到第十小劫的减劫,人寿八万岁时才降生人间继承释迦佛位。因此,若以一增一减的推断方式看,弥勒将于八百多万年后降生人间成佛。

【略述】

在弥勒佛时代里,人民非常众多,各各聚集的村庄部落和家居宅院,不论远近,鸡鸣辗转都能互相听闻。人们的寿命都具足八万四千岁,女人要到五百岁才会出嫁。当时的人们完全没有病痛的折磨,但天下间的一切人有三种病的苦恼: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有饥渴;三者会随岁月而年老。每一个人民的面目都如同桃花色般的庄严,人民彼此也都相互敬重。那个时候有座城市名字叫鸡头末,鸡头末城有国王以国法来治理。此城周匝有四百八十里,是以土、板、金、银、琉璃、水精、珍宝等所筑成的一座七宝城市。它的四面各有十二座城门,门上皆雕刻各种的镂版,并用金、银、琉璃、水精等珍宝着成。

【经文】

国王名僧罗。四海内皆属僧罗。行即飞行。所可行处。人民鬼神皆倾侧。城有四宝。一者金。有龙守之。龙名倪掾/虫]锋。主护金。龙所居山地名犍陀。二者银。其国中复有守龙名幡头。三者明月珠。所生地处名须渐。守珍龙名宾竭。四者琉璃。所生城名泛罗那夷。

【略述】

那时的国王名为僧罗,四大部洲皆属僧罗王所统辖。国王欲行至何处,即刻能飞行前往,所到之处,人民鬼神皆恭敬拥戴。此城之中有四种宝物:一者金,有大龙守护,龙之名为倪掾/虫]锋,主要任务是护守此金,此龙所居住的山名为犍陀。二者银,其国中也同样有守护的龙将,名叫幡头;三者明月珠,此珠所生之地名为须渐,守此珍宝之龙名宾竭;四者琉璃,产生此珍宝之城名为泛罗那夷。

【经文】

有一婆罗门名须凡。当为弥勒作父。弥勒母名摩诃越题。弥勒当为作子。弥勒者种当作婆罗门。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十六丈。弥勒生堕城地。目彻视万里内。头中日光照四千里。弥勒得道为佛时。于龙华树(注一)下坐。树高四十里。广亦四十里。弥勒得佛时。有八万四千婆罗门(注二)。皆往到弥勒所师事之。则弃家作沙门。弥勒到树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得佛道。

【注释】

(注一)龙华树:又名那伽树,此树枝干如龙,花似龙头,故名龙华树。弥勒于此树下?明星而成佛。

(注二)婆罗门:婆罗贺摩拿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略述】

有一婆罗门名叫须凡,当作为弥勒佛的父亲,而弥勒如来母亲的名字叫摩诃越题,弥勒世尊当出世作为他们的儿子。弥勒出生为婆罗门种姓,一出世便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长有十六丈之高。弥勒刚生堕于翅头城之地,其目即能彻视于万里之内的一切事务,而头中日光能照曜四千里远。弥勒得道成佛时,于龙华树下盘坐,此树高四十里,广亦有四十里。弥勒成佛时,有八万四千位婆罗门,皆来到弥勒如来之处师事于佛,并放弃家庭出家作沙门。四月八日的夜晚,弥勒至龙华树下坐,因睹明星而顿悟成佛。

【经文】

国王僧罗闻弥勒得佛。则将八十四王。皆弃国捐王以国付太子。共到弥勒佛所。皆除须发为沙门。复有千八百婆罗门。皆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弥勒父母亦在其中。复有圣婆罗门千八十四人。皆复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国有大豪贤者。名须檀。人呼须达(注一)。复呼人民。以黄金持与弥勒佛及诸沙门。名声日布方远。须达复将贤善人万四千人。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兄弟二人。兄名鼓达。弟名扶兰(注二)。兄弟皆言。我曹何为是世间。宁可俱到佛所求作沙门耶。兄弟皆言。我善便到弥勒佛所作沙门。复有小女人辈八万四千人。身皆着好衣白珠金银璎珞。俱到弥勒佛所。皆脱着身珍宝以着地。白佛言。我曹欲持是上佛及诸沙门。我欲从佛作比丘尼。佛即令作比丘尼。

【注释】

(注一)须达:此须达即是释迦牟尼佛世时的给孤独(须达),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人去求他,他都很乐意的帮助他们,因此,大家又称他「给孤独长者」。于弥勒佛世时,他依旧是一位大富长者。

(注二)鼓达、扶兰:二人于释迦牟尼佛时代亦是兄弟,共同于彼时的舍卫国波斯匿王朝中担任大臣。兄名梨师达多,弟名富兰那。今共同生于弥勒佛世,亦是亲兄弟。

【略述】

国王僧罗闻弥勒成佛,便与其它八十四国的国王们共议依弥勒如来出家修行,获得大众认同,八十四王皆捐弃王位,并将国家交付给太子,共同到弥勒佛所,剃除须发而成为沙门。

另外也有一千八百位婆罗门,皆到弥勒佛所求作沙门,而弥勒如来的父母也在其中。

更有圣婆罗门一千零八十四人,共同来到弥勒佛所出家。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豪的贤能之人,名字叫须檀,人们称呼他为须达,他也呼吁人民以黄金供养弥勒佛及诸沙门,因此他的名声日渐远布。须达长者亦率领贤善之人共一万四千人到弥勒佛所出家修行。

还有兄弟二人,兄名鼓达,弟名扶兰,两兄弟皆说:「我兄弟俩亦不愿于此世间享受那无常的荣华富贵,宁愿一同到佛所求作沙门,出家修行。」又说:「我等即刻到弥勒佛所出家作沙门。」另外有小女人辈八万四千人,身皆穿著上好衣服,佩戴白珠、金、银、璎珞等装饰,都一同到弥勒佛所,脱掉穿在身上的珍宝衣,放置于地上,禀白佛说:「我等欲持此众宝供养佛陀及诸沙门,我们欲从佛出家作比丘尼。」弥勒佛陀即准许彼等作比丘尼。

【经文】

弥勒佛坐为诸比丘僧比丘尼说。皆是释迦文佛时。诵经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作佛图(注一)寺者。持佛骨着塔中者。烧香者。然灯者。悬缯者。散花者。读经者。是诸比丘尼。皆释迦文佛时人。持戒者。至诚者。于今皆来会是闻。诸比丘所说经处者。皆于龙华树下得道。

【注释】

(注一)佛图:系塔的异称,多以?、石、木材等建造,常为供奉佛舍利之处。

【略述】

弥勒如来坐着为诸比丘僧及比丘尼说:『你们皆是释迦牟尼佛世时,或诵经者、慈心者、布施者、不瞋恚者、建造佛塔、寺庙者、持佛骨置舍利塔中者,或烧香者、燃灯者、悬缯者、散花者、读经者。而你们这些比丘尼皆是释迦牟尼佛世时的人,或持戒严谨,精进不懈,至诚恳切,专修佛道者,方于今日来此会中闻佛说法。弥勒如来为诸比丘僧众说法于龙华菩提树下,而听法的比丘及比丘尼们亦于龙华树下得道解脱。

【经文】

弥勒佛初一会说经时。有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九十二亿沙门。皆得阿罗汉。举天上诸天。皆当持花散弥勒身上。

【略述】

弥勒佛陀最初一会演说经法时,共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得阿罗汉。第三会说法时,有九十二亿的沙门皆得阿罗汉,天道中的天人们,皆持香花散在弥勒如来的身上供养佛陀。

【经文】

弥勒佛当将诸阿罗汉。至鸡头末王所治城。王皆内宫中饭食。举城皆明夜时如昼日。弥勒于宫中坐说经言。语不可不作。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赞。佛说经已。诸比丘及王百官。皆当奉行佛经戒皆得度世。佛说如是。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

【略述】

接着,弥勒佛领诸阿罗汉来到鸡头末城,这个国王以正法治理的城市。于国王内宫中饭食,整座城市皆有明珠柱照耀,让夜晚如同昼日般的光耀。弥勒如来于宫中结跏趺坐演说经要:『说过的话语不可不去实践;解脱生死的八正道不可不学习;能至涅槃寂静的修多罗不可不称赞。』佛说经已。诸比丘及国王、百官,皆当奉行佛陀经戒,将来皆得解脱。最后,释迦牟尼佛说:『弥勒佛将于六十亿零六十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

下生成佛经种类

 

(一)弥勒成佛经(遗失)

一卷,法护译于公元303年。又《三宝记》(一)记出于大安二年,一名《弥勒当来下生经》。又《出三藏记集》(二)认为此经与罗什所译经(见后列第六)为异出本。《静泰录》(二)记为十六纸。这虽然是此种经典型的第一译(见《开元录》之二、《大周录》之四),但因在《开元录》之十四有译无本录中有「弥勒成佛经一卷法护译,右一经前后两译(法护和罗什,一存一失)」的记载,可见此经在唐朝代既已失传。

(二)佛说弥勒下生经(存)

一卷,黄之五,法护译。此经又名《观弥勒下生经》(宋元明藏),在缩印藏经中名为《佛说弥勒下生经》,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后世将此经归于法护所译,这是完全错误的,此经很明显与《增一阿含经第四十四卷》(昊之三、自三十三纸左至三十三纸右、第四经)的经文内容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此经乃僧伽提婆所译。

(三)弥勒当来生经(遗失)

失译者。《开元录》(十四)、《僧佑录》均列入,《安公录》中记为失译者经,今附于《西晋录》中。别称为第一译。《法经众经目录》(一)中记有《弥勒当来生经》一卷(失译者),被认为与法护译《成佛经》的同本异译。

(四)弥勒作佛时事经(遗失)

一卷,失译者。《开元录》(十四)列入、《僧佑录》中经题没有「事」字,又出自《宝唱录》,八纸,今附于《东晋录》中。此经与前述《弥勒当来生经》是自晋至唐间前后经过六译的所谓《弥勒下生经》的第一、第二译,但在唐代均已失传。

(五)弥勒来时经(存)

一卷,失译者。《开元录》将此经视与罗什所译属同本,为第三译出。

(六)弥勒成佛经(存)

一卷,黄之五。后秦鸠摩罗什译于公元401年。《三宝记》(八)、《内典录》(三)和《开元录》(四)中均记为第二译,弘始四年(安帝隆安五年)所出。《出三藏记集》(三)又说与法护所译《成佛经》共为「一经二人异出」本。《法经目录》(一)及《静泰目录》(二)也将此二经视为同本异译。《三宝记》则认为二经大同小异,《内典录》以后均沿用此说。《大周目录》记有十九纸。此经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七)弥勒下生经(存)

一卷,闰之九,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宝记》(八)中亦云《弥勒受决经》;《法经目录》(一)记为罗什所译之《弥勒决疑经》,又一名《下生经》;《静泰目录》中又一名《授决经》;《开元录》(四)中,此经首是大智舍利佛,与《弥勒来时经》同本,为第四出;《静泰目录》(二)记有六纸、而《大周目录》(四)则为七纸。

此经也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八)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遗失)

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宝记》(八)以及《内典录》(三)之罗什条下都列有此经,在其注的末尾记有「见于别录,乃什之重译」。但是《出三藏记集》(四)将此经列入失译者杂经录中,并在注中加上了一个「抄」字。

(九)弥勒下生经(遗失)

一卷,失译者。此经出自《出三藏记集》(四),记为异出本。所谓的异出本,因与罗什所译的同名经典不一样之义吧。因今失其传,无法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部经。

(十)观弥勒成佛经(遗失)

一卷,释道标译,道政改删于公元480--500年。《三宝记》(十一)、《大周目录》(四)、《内典录》(四)中又称《下生经》。

(十一)弥勒下生经(遗失)

一卷,陈真谛译于公元554年。《三宝记》(十一)、《内典录》(四)认为此经是真谛于承露三年在豫章的宾田寺所译,是第二译;《大周目录》(四)记为三纸。《开元录》(六)里也有上述记载,但已订正为第五译出,并说此经与罗什等人所译经同本。《开元录》(十四)将此经列入「三存三缺」经的「缺」部中。

(十二)弥勒下生成佛经(存)

一卷,黄之五,唐义净译于公元703年。《开元录》(九)记为第六出,与罗什的《弥勒下生经》等同本;又记:大足元年(中宗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译于东都大福先寺。该经也是所谓的「弥勒六部经」之一。

除了以上十二种下生经系列的经典外,还有各种目录中被视为伪经而收录的著述,列举如下:

(一)弥勒成佛本起经

十七卷。

(二)弥勒下生观世音施珠宝经

一卷。

(三)弥勒成佛伏魔经

一卷。

(四)弥勒下教经

一卷。

上述四经出于《法经目录》,向来诸家目录均将其列入「众经伪妄」之中。由此可知,隋朝以前关于弥勒的种种伪经曾风行于世,亦可见弥勒法门兴盛于彼时。

(五)弥勒经

一卷,《静泰目录》(五)记为欠本,在过去的目录中作为有名无本之物而与《弥勒当来生经》一起收载。经名只有弥勒经三字。

(六)佛说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

一卷,《大周目录》(十五)将上经列入伪经之中。

弥勒下生的经典由上得知,有十二种不同的译本,大致上只分为两类:一是以舍利弗为代表的,一是以阿难为当机者的。以舍利弗为代表者,从《开元录》卷十二与十四中的记载,共有六种:一、《弥勒当来生经》,二、《弥勒作佛时事经》,三、《弥勒来时经》,四、《弥勒下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亦云《弥勒受决经》),五、《弥勒下生经》(陈真谛译),六、《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义净译)。以阿难为代表的是西晋竺法护(应该是僧伽提婆所译)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

除了汉译的十二种《下生经》外,还有西藏译本、于阗语本、以及回鹘文字写的土耳古语本。西藏译本与义净本相符,于阗本于1919年由Leumann译成德文本。

由版本的不同可知,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不只一次宣说弥勒成佛的事情,如本经舍利弗云:「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可见释迦佛对将来弥勒成佛的重视,因为释迦如来将他未能度尽的众生都交给了弥勒世尊。也因此有了殷切的企盼,而多次宣讲未来佛及未来人间净土的事情,祈愿每位众生都能结上因缘,龙华会上都得以解脱。

二OO三年八月七日 

 Copyright @ 2003-2012 丰财园中国最大佛教网 版权所有 本站资料 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本站不从事或参与任何经营活动 [沪ICP备1100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