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验录
成就者 列传

莲华生大士
贝玛拉密札大师
莲师二十五弟子
空行主尊益西措嘉
佛母略传
大持明伏魔金刚
尼.札那固玛拉大师
雷钦贵登大师略传
秋吉林巴略传
列绕朗巴大师
第一世
汤杰千巴蒋扬钦哲旺波
一世敦珠法王简介
敦珠法王二世降生传记
末法时代的虹化大成就者阿曲尊者略传
贝诺法王简介
宁玛派大伏藏师
甘珠尔仁波切
首页 | 概要 | 开示集 | 赞颂 | 列传 | 持验录 | 密要 | 链接
第一世汤杰千巴蒋扬钦哲旺波衮噶滇贝蒋千(1820-1892)

罗美玲

第一世汤杰千巴蒋扬钦哲旺波的名字是衮噶滇贝蒋千,汤杰的意思为一切,千巴是知道,合译为「了知一切」。所谓「汤杰千巴」意即没有一样不知道的,是全知的;这四个字的涵义是不容易做到。以世间法来说,要精于歌唱、舞蹈等技巧,就得花上一、二十年的工夫,更别提要完全了知了。因此蒋扬钦哲旺波名字之前冠上「汤杰千巴」就是意谓他对一切所知法的要点完全了知,而且对于西藏八大教派,他没有不知道的。

修持证量

蒋扬于八岁时,身体不甚康和,时感疲乏。莲师与移喜磋嘉佛母面见蒋扬,于「普巴金刚」中围给予灌顶、加持,并付以教诲及为其除障。

十五岁时,于清净明显定中,受蒋巴舍宁(人间之第二位大圆满上师)加持,悟知己为啤吗那密渣尊者化身。

此后经常于定中及梦中,亲见印度、西藏之大学者、大成就者、寂忿本尊、三界空行母等,并得他们之身、语、意加持及近传教法。一剎那间,清净明显定中之所见,无量无边。

由于蒋扬对诸派不共传承之法要、众多上师之教法,均极为尊敬,每受一法皆加以思维断疑及请教诸师,绝不得法即弃,故修行时得极大之证悟。

七种教诫

蒋扬得莲师授权,赐以「七种教诫」之许可以饶益后世,并赠诗一首:

自性是无所取境

能取心寻思亦无

赤裸裸了知空性

此是一切佛之意

第一教诫--蒋扬十六岁,十月初十日黎明,于清净明显定中,到雅饶州「莲花光法界」面见莲师,得加持及赐以「表示传承」之灌顶、七种教诫之许可。

莲师赠诗后,与其诸眷属化光融入蒋扬之身,此后蒋扬之意与莲师无二,得清净本性之坚定。其心极欢喜并作祈祷,因而得新旧经续、教传、岩传成熟解脱后依之法,及一些甚少流传之法。蒋扬得法后勤力修行,并以之开示及弘扬,此为第一教法。

第二教诫--主要是地上之岩传教法,取自不同之处。蒋扬二十岁时,前往渣玛宁桑,得智慧空行母现前献以一箱,内有「大悲意修法类」及二十一位婆罗门之舍利。于登疏迎钟,得地神献以「上师四身修法类」及莲师牙之舍利。于诗俄肓楚,得「三根本之幻化网类」。从德龙啤吗舍呢之空行母,神变请法时,呈献「三根本共同集类」。其后得「意修如意宝类」、「莲师代表成就吉祥光辉法」、「上师意修类」、 卢遮那之「心要大圆满」三部等法要。

第三教诫--主要是「又岩」所取之法,为以往导师之岩取法,因复置岩内,蒋扬将之重新取出,故名「又岩」。

第四教诫--为甚深之意岩法要。蒋扬二十九岁时,于初十会供:莲师现前加持,得「上师意修」三种类之「密修海生心要法类」。三十五岁时,本尊予以面见,得「空行母法要类」、「成就心要类」。

第五教诫--「随念」而生之法,蒋扬忆起前生之法要。

第六教诫--取自清净明显定中之法。例如「无死心要」之「车雍珍渣里教训」、「广大心要上修明点」之经卷、「卓宁上修」、「三身部集」等。

第七教诫--「耳传」教法,例如「大修八教」、「幻化网寂静忿怒成熟解脱之心要」等。以上七种教诫,蒋扬曾多次传出,有些亦至少传出一次,饶益后世有情,其数量难以估计。

示现涅槃

蒋扬七十三岁,壬辰年(1892年)二月初六日至初十日当中名「嘉华呢巴」之晚上,拋献花朵,念「祝福(圆满吉祥颂)」后,入定中圆寂,其意入啤吗那密渣尊者之意法界中。

又根据授记,其根本化身在五台山,并会以身、口、意、功德、事业五个化身转世再来,利益有情。其转世的情况如下:

一、身--未升座

二、口--贝鲁钦哲仁波切

三、意--顶果钦哲仁波切

四、功德--未升座

五、事业--蒋扬钦哲确吉洛珠仁波切,为主要化身之转世,是宗萨法座之持有者。

蒋扬钦哲旺波到卫藏、西康等地游学参访十三年,在这十三年当中,亲近了一百五十位上师,接受他们的教法、口传、灌顶及教导。曾依止过一百五十位上师的,在西藏是绝无仅有的。他所依止的一百五十位根本上师都是不分教派的上师,其中不共的根本上师有四位,女性上师也有四位。他将依止一百五十位根本上师所听闻的教法集结成七百大册,这就现在来说是无法计算的。以大藏经为例,共约四百册,而七百册是远大于四百册的,所以它难以计数。即使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里西藏教法的藏书也不可能有七百册,且要七百册均是不同的教法,更是困难。就密续教法而言,目前存在的只有五、六种之多,如:幻化网、喜金刚等,但当时蒋扬钦哲旺波就已听闻到二十七种;他不但将所听闻的教法合集为七百册,并且加以修学,他亲口讲说自己对每一教派都非常熟悉;所以他是经学习后而成为智者、博学多闻的。试问世间能读上七百本书的人有多少?且对于所学的七百册教法,不只是读诵而已,听闻后,又自修自学。且所听闻的是七百大册而非七百小册;因此蒋扬钦哲旺波的博学多闻和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所谓的「了知一切」。

其次,「蒋扬」是文殊的名字,即诸佛的智慧称为「蒋扬」。西藏有很多上师是文殊的化身,而我们说蒋扬钦哲旺波为文殊的化身,是根据几个原因来说的:文殊真实名经上记载:「赤松德真王是文殊化身」此乃佛陀亲口授记的。赤松德真王在西藏有身语意功德事业五个化身,如:第五世的DL喇嘛是赤松德真王的事业化身,而其五个化身的总集就是蒋扬钦哲旺波。莲师也授记赤松德真王的五个化身会总集于蒋扬钦哲旺波,并且说他出生时就有头发。当蒋扬钦哲旺波出生时,果真如莲师授记般,头发长及耳际;也就是一出生就是长发。蒋扬钦哲旺波在他自己的传记也提到,他出生时就得到莲师和文殊的摄受。他出生时,天空中出现「第」字的声音,当时他的心并非一般的意识,而是已瞭知一切法,且对于他以前所有的转世及过去所做的事,了若指掌。他对寻获的法本或佛像,一看即刻知道它是写于或制于什么年代。比如第五世DL喇嘛时的法本,他一看就知道是第五世DL喇嘛时代的。

再说到蒋扬钦哲旺波有肚子痛的毛病,为什么呢?他回忆起自己还是一位印度班智达时,名叫拿吉宁千。当他在没有人烟的山上修行时,一天一位外道国王带着臣子来到他修持的地方,歌舞饮酒、尽情欢乐;开心之际,他们商议要做一件大事。有臣子建议去抢夺其它国度的村镇,搜刮他们的钱财,有些则认为:「若能毁灭佛教,使他们改信我们的教法,这才是好事。」建议一提出,国王和其它臣子都一致赞同。当时空行母授记说:必须由拿吉宁千班智达诛除这些国王及大臣才能拯救佛教,若拿吉宁千不将他们诛除,佛教将此毁灭。因此拿吉宁千化为一头牛。牛一出现,国王及大臣们完全还来不及知道它从哪儿来,就以牛角将他们抵死;由于这个缘故,蒋扬钦哲旺波才有肚子痛的果报。

又在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殷切祈请下,蒋扬钦哲旺波写下宁玛巴一百多位伏藏师的传记。这是他于禅定的净相中,了知这百位伏藏师的出生年月、出生地点、父母是谁、住世几年、取出何种教法等等,除了文殊菩萨之外,是没有任何人办得到的。当时若你知道八百多年前有位名叫多杰汤美的伏藏师,其余别无所知,以此请教蒋扬钦哲旺波,只要他稍作禅定,便能清楚的告诉你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出生在何处、取出多少伏藏教法、现在仍有多少伏藏教法留存世间。所以他是文殊化身,他的了知是没有任何障蔽的。

钦哲的「钦」是智慧的意思,「哲」是慈爱的意思,指对所有的众生就如同母亲对独子般的慈爱。「旺波」是最好的、最上的意思。蒋扬钦哲指的是文殊菩萨现出人身,用意就是为了利益人道的众生。

蒋扬钦哲旺波住世七十三年间,所做一切都是利益众生的事,除此之外其它都没做。他如何利益众生呢?可以外传、内传,密传三部分来讲。

外传讲的是他的父母亲、出生到圆寂前依止的上师、接受的灌顶、教法,如何传给弟子,一生如何修持、修建几座寺庙、塑了多少佛像等等。这些由蒋贡康楚仁波切写下,已有英文版发行。

内传记述他亲见到八大教派的上师、本尊,且得到他们的摄受,并获得八大教派近传承的教法等,这些以我们来看都非常神奇。

密传记述他经由不同途径,亲见印度班智达、成就者等传授给他七种教诫,也就是密传中提到的气脉、明点的部份。

蒋扬钦哲旺波相伏藏师秋吉林巴的关系

蒋扬钦哲旺波有六位伏藏师弟子,在这六位当中,和他互为师徒的就是秋吉林巴。大伏藏师秋吉林巴是赤松德真王第二个儿子的化身,而蒋扬钦哲旺波又是赤王的化身,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们二人有七世父子的关系。

秋吉林巴从岩洞中所取出的伏藏教法是意修持、除障的教法及金刚鬘的伏藏法,三者是蒋扬钦哲旺波和秋吉林巴共同的伏藏教法。秋吉林巴共有四位根本上师,其最重要的根本上师和大圆满最根本的上师就是蒋扬钦哲旺波。秋吉林巴在其座下接受萨迦派普巴金刚教法时,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降伏了二十一位的魔障,并在梦中看到蒋扬钦哲旺波就是普巴金刚。第二个接受的是扬大本尊灌顶,灌顶时看到灌顶上师就是本尊,并看到上师背后有空行母,为上师撑着一把孔雀羽毛伞。由于秋吉林巴对上师的虔诚恭敬,在上师的加持下,五轮中喉轮的喉结因此而解开,这使得他在写伏藏教法时,将空行文字写成一般的藏文时,变得非常容易。吟唱道歌,也变得没有障碍。接受贝玛宁体灌顶时,看到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就是贝玛那密渣,也看到了一发母护法。当一发母出现时,大地震动。一发母并说将在三年内赐给上师和弟子成就。其次,在接受无死度母心髓时,亲见到自己的上师就是度母,在整个灌顶的过程中,秋吉林巴见到自己上师的手、脚掌心上各有一只眼睛,额间亦有一眼、见到上师共有七只智慧眼。另外一篇授记文写到「伏藏王的眷属」,伏藏师之王指的就是蒋扬钦哲旺波,而「眷属」在授记文中就写到秋吉林巴。因此秋吉林巴和蒋扬钦哲旺波的关系是非常的深且密切的。

 

 Copyright @ 2003-2012 丰财园中国最大佛教网 版权所有 本站资料 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本站不从事或参与任何经营活动 [沪ICP备1100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