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士发怒敬而息,劣者发怒敬更嗔,高士责难亦有利,劣者亲近亦有害】
正士发怒敬而息,劣者发怒敬更嗔,
金银虽硬可熔化,狗粪熔化生臭气。
正士生气发怒只要对他恭敬就能平息,而劣者发怒时,对他恭敬越起嗔,就如金银虽然坚硬,但仍可以熔化,而狗粪熔化时却尽生臭气。
正士发怒往往是因一些不如法的现象而起,看到某些人以卑劣勾当、恶劣言行惑导众生身陷危谷之时,便厉声怒吼力挽狂澜。而其内心并非真的生气,只要你改恶向善,恭敬忏悔,正士的怒气即会烟消云散。比如一些高僧,他们摄受弟子时,因某些人的业力和特定因缘以及戒律不清净时,他们也会显现愤怒本尊,以威猛之相加以调伏。这种生气都是以大悲菩提心摄持的,绝不会以分别心执着外相。那些犯戒或做了坏事的弟子,如果真心诚意到上师面前恭敬顶礼、忏悔祈祷,上师一定会反怒为喜,倍加护持的。
对于卑劣之人,发脾气大多是因自己的烦恼而起,欲仗势欺人却反被制伏,故而心怀不满,大发泼皮之气。如果无人理会,他闹闹自会觉得没趣;若对他表示歉意和友好,反倒是火上浇油,使他更为愤怒。见别人说好话,他越是做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这件事我办得没错,不能饶他,趁此机会收拾一下他,以后肯定没人敢惹我。」这样,他们有意或无意都会表现出气上加气,如同发高烧打摆子的样子。此时的他,一如发狂的醉象,傲慢愤怒再加不满,鼻孔里一声巨响「哼」,甚至反咬一口。
智者正士就如坚硬的金银,用火便能熔化,卑劣之人却像狗粪一样本来很臭,用火去烧时更是臭不可闻。他们没有能力智慧,只是气焰嚣张,动真格的时候只会四处躲藏。
高士责难亦有利,劣者亲近亦有害,
圣神发怒亦护众,阎王发笑害他命。
高尚人士即使责难也会对众生有利益,而劣者表现出很亲近的样子却对众生有害。出世神众即便发怒也是在护持众生,而阎王发笑之时却是在杀害众生。
善良的智士,有时会显现愤怒的形象来调伏众生,但绝不可能对众生有丝毫的危害。因为他们以菩提心利益众生为前提,外显责难、不悦之色,内却深怀慈悯,目的是从根本上教化、引导众生弃恶从善。所以,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遇到外显忿怒形相的大德,千万不要误解他怀有嗔恨心。他对我们某些不如法的方面加以指责斥骂,乃是恨铁不成钢,同时也是一种善巧方便,能促使我们尽快改掉习气毛病。正如慈父调教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用心良苦。又如世人所言,用清水不能洗净的衣服,应该用肥皂洗涤;同样,业障深重,恶习难改的人,如果用寂静、慈悲相无法摄受,那么只有显现忿怒相,用威猛法才能调伏。
然而,卑劣的人表面上对你很亲热,行为上步步靠近,同时对你也很恭敬,但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对他作观察,了解其动机。藏族有句谚语「坏人头上并不长角」,即是说坏人从外表上很难区分,他的脸上不会刻有明显的标记:「我是坏人」。相反,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诈显慈悲恭敬之态,堂而皇之地亲近你。一如「糖衣炮弹」,当你接受他、欣赏他,进而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之际,他会突然「爆炸」,害得你措手不及。那时吃再多的后悔药也于事无补。所以,要时刻提防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恶人,并且和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出世间的圣众,比如大威德金刚和普巴金刚等,他们显现上形貌恐怖,青面獠牙,愤怒至极的样子,令人望而生畏。事实上他们却是佛菩萨的化现,具足无量的悲心,即使降伏邪魔外道,也是以慈悲的善巧方便救渡他们,强迫性地送往清净剎土。圣众发怒也是为了护持众生,然而貌似慈悲的阎王却总是在发笑的时候杀害众生。阎王是鬼道的帝王,他的职业即是在众生寿期将尽之时索其性命。所以,高尚的正士任何时候都是心地善良、慈愍众生,而劣者却恰恰相反,了知此理后,学人应特别注意,并正确取舍。
〈以上文章出处------格言宝藏论释——萨迦班智达造颂〉
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何显教的护法都是慈眉善眼。譬如,伽蓝、韦陀菩萨,不仅斯文,而且令人觉得十分亲切。相反地,密教的护法,却个个看起来面目狰狞,愤怒至极的样子。此是为降伏一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而现此忿怒相,然后摄受之,令其安住在佛法上。
譬如,教导小孩。有些只要和言悦色跟他说,他就会听话。但有些小孩很调皮,你跟他说:「不要动哦!」他就偏要动。你说:「你再动我就拿一棍子打你喔!」他还是不在乎地动的很厉害。显教护法的表达大概是属于这种温和程度范围的表达。密教护法的表现就不一样了。犹如母亲看到顽皮的小孩,就说:「你再动」,棍子喝拿起来,做很生气要打下去的样子〈其实他不会真的打下去〉。但是,小孩看到大人真的拿起棍子,装的比他还凶时,他知道这个不是闹着玩的,马上就被降伏了。
于多元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往往曾遇到讲理的人与不讲理的人。和讲理的人,只要据理以争,用理来折服。但有些人不吃这一套时,你就要现出怒目金刚相了。密教形容护法有句名言:「外现愤怒相,内密菩萨行。」即是说,护法外相如忿怒至极的样子相,但是内心却像菩萨的心肠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如此才能降伏刚强难化的众生。诚如,每个人皆有八万四千个烦恼心,如果你能够把八万四千个烦恼心一一降伏,则一一烦恼心,就能够成就一一金刚护法神。因为,金刚护法的意义在降伏无明烦恼与摄受、安住在佛道上
在金刚乘里,共分寂静相(寂静尊)、愤怒相(愤怒尊)和寂愤相(寂愤尊)。
由于许多人接触密宗后,看到五颜六色,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佛像,就疑惑不解的认为这些不是佛教里的佛像。其实都是被世俗的分别心所左右了。佛家常说的执着,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实际上密乘建立忿怒尊的形象是为了把众生的烦恼表达出来,所谓的面目狰狞就正好是我们犯嗔恚时的形象。要知道当我们咬牙切齿的大骂密乘之际,内心不正是忿怒尊的样子吗?
不但忿怒尊的面目有表义,其忿怒尊的标帜(手印、法器、服饰等)一样皆有表义。如五骷髅冠代表贪嗔痴慢妒五毒,三人头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人头念珠表五明疑,骨灰严饰表无常等等。
密乘的法由于是主张在烦恼中修离烦恼,是故才建立忿怒尊的形象与表义。当我们观修忿怒尊时,不正是面对我们自己狰狞内心的时候。这种认识,才是金刚乘的精华所在。
与忿怒尊想对的就是寂静尊。寂静尊的图形是有颜色的差别,如五方佛即是分为白蓝黄红绿五色。造型则取端正平和,与忿怒尊相对应,所以就称为寂静尊。其实就是指其造型接近于人类的形貌而已。
凡俗里,人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事物,所以看见寂静尊的形象就可以很好的接受。如内心十分憎恶密乘的会拜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如果问他,则会说:「这不是密宗佛」。实在是自己分别心的缘故才造成的。
密乘的寂静尊,正是代表人类内心中美好的一面,也就是离烦恼的一面。若是我们能够脱离烦恼,自然而然的智慧就会生起,所以其造型的表义亦是如此。如寂静尊必头带五佛冠,五佛即表五智。寂静尊也必须有花鬘悬于颈、胸、脐,不然即悬璎珞,是代表去除三毒。寂静尊有六庄严,即颈圈、手环、臂钏、脚环、戒指,六庄严代表六波罗蜜多。诸如此类严饰,在加上标帜,都有其表智慧一面的表义。
密乘行者必须先修寂静尊才可以修忿怒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适应众生的心理。要知道初学密乘的人,未必就没有分别心。虽然还不至于憎恶密乘,但一时也很难了解通透进而接受。其实寂静与忿怒尊都是必须修学的,因为中有身中所见的身形就是忿怒尊,算是众生本来的面目吧。
除了寂静尊与忿怒尊以外,还有一类称为寂忿尊的存在。这类本尊的形象即不是忿怒也不是寂静,因此虽然不是面目狰狞,到也慈祥的法相。而且这类本尊的庄严也不佩璎珞,不挂人骨念珠,头上所戴的也不是五佛冠,骷髅冠。例如密乘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即有其寂忿相。大士戴自己独有的莲花冠,身穿三法衣,表内外密三乘,即是寂忿尊的一类。
密乘相传,莲师有八大化身,称为八变莲师。其中或为寂静尊如海生金刚、释迦狮子等。或为忿怒尊如太阳光,狮子吼等。亦有兼具寂忿二相的法相。
实际上,具有寂忿相的法相,多为祖师的法相。这在密乘里只有很少的例外,如大圆满法中吉尊狮子自在,他不像大士那样穿法衣,而是赤裸上身,但法相仍属于寂忿相。
寂忿相是表众生之心识,要知道的是,当心识起其污染、无明时的功能时称阿赖耶识,此即忿怒尊之所修。当心识不受污染,于是清净功能自起时,名之为如来藏识。此即寂静尊之所修。由此可见,当心识即显示无明又显示智慧时,即是寂忿尊之所修。
行者通过寂忿尊的修习,由心境能所的关系,了知无明与智慧的心识运作,就是寂忿尊建立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