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分身集会品第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知定法师著述

 

分身集会品第二

 

上来叙述序分,缘由叙明,正事应彰,是以以下明正宗分。在这正宗分又分为四大段:第一分身集会品,正明能化之主。第二观众生业缘,阎浮众生业感,地狱名号三品,分别明所化之机。第三如来赞叹,利益存亡,阎罗王众赞叹三品,明所度化的机缘。第四称佛名号,较量布施功德二品,明成佛的真因。现在先讲第一分身集会品,分即分化,身即人的区宇,集即聚集,会即法会。人的身体系由于业力所感,假借五蕴四大而成,是只有一个,不可以分化的。佛菩萨的身体,系由诸功德力聚集而成,为化度众生故,可以分为百千万亿个身,或变成百千万亿种类,有特殊的因缘利益众生,又可以从百千万亿个身会归为一个身,或从百千万亿类而会归为一类。十方世界无边无际,众生的种类各殊,而作业亦各别,堕地狱的亦无量无数,因此,所招感的地狱,亦无量无数。地藏菩萨悲愿宏深,所以化百千万亿种类的身,到十方世界无边无际地狱之中,度脱众生。现在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阐扬孝道,颇符合地藏菩萨发广大誓愿的初衷,所以化身从十方世界无边无际地狱之中,赶到忉利天宫来聚集这个法会,听佛说法,藉此发扬孝顺双亲的真谛。这品是居本经的第二,故曰分身集会品第二。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此下叙述地藏分身聚集忉利天宫听佛说法,阐扬其累生累劫敦行孝顺父母的德性,并勉励众生向其看齐。尔时,即是如来含笑放光,光出云音,诸大菩萨声闻,天龙八部无量鬼神同时聚集忉利天宫的时候。因为十方恒沙微尘国土的分身地藏菩萨,亦同一个时期见光闻音,知佛在忉利天宫为母宣说妙法,所以各分身地藏率领其所化度了脱的大众,同赴这个胜会。这里所说百千万亿等,即是说十方恒沙国土,多到无法子将数目字表达出来,因此说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阿僧祇世界。世界既有无量,地狱亦复众多,地藏菩萨的悲愿宏深,为著度脱一切地狱罪苦众生,因此分身到十方无量世界的地狱里去,现在见光闻音,知佛宣演妙法,所以一时都到忉利天宫来。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

 

因为世尊放种种大光明,出种种微妙音声的大神通力,普彻十方无量世界,所以四方八面恒沙世界的分身地藏,各与其所化得脱苦难的大众,率领无央数众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佛陀。所言解脱,有大小之殊:得四谛空,便处遍真涅槃,名小解脱,了脱生死不处涅槃,更复前进,前途路尽,因穷果满,方趣寂灭,名大解脱。若据下文所谓不退阿耨菩提,则这里所说得解脱,并是不思议的大解脱。言共持香华,梵语健达(Gandha)翻译香,凡物有芬馥的气味,皆名为香,如沉水,栴檀,牛头等木,可以作供养之物;此中又分作涂香末香丸香等别。华者,有莲华,末莉,玫瑰等类,这些华类有青黄赤白等美丽的颜色,令人见之悦意,可以作供养之物。所谓供养,进财法以行施,名之为供,供奉之物有所摄资谓之养;即奉献香华灯明饮食卧具汤药资财等物,资养三宝,叫做供养。这里略说有三种之别:第一利供养,奉献香华饮食灯明卧具汤药等物于人;或叫财供养。第二敬供养,恭敬赞叹,利益众生;或叫法供养。第三行供养,为说修持,依教奉行,增进圣道,脱离业缚;或叫观行供养。或说为什么要修供养呢?为著要成就圆满布施的功行,所以必须广修供养。故庄严经云:‘一者应供养,为此成就檀度,若不长时供养。则檀度不得圆满。’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些偕地藏菩萨同来大众,所以都持香华来供养佛者,皆因地藏菩萨的教化获得永不退转无上菩提的缘故。永即永远。不退转,梵语名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修行人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愈进,永远更不退失转变,所以说永不退转。言不退转,有四种的差别:第一信不退转,为十信位的第六信,因自此以后,更不退失正信而生邪见故。第二位不退转,为十住位的第七住,因自此以后,不退入二乘故。第三正不退转,为初地以上,对于所证得的法,不退失故。第四行不退转,为八地以上,以有为与无为之行,皆能修学故。现在所语的永不退转,是对于无上菩提而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旧译为无上正遍知等,如维摩经佛国品肇注云:‘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新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等,如法华玄赞云:‘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所获得的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悲华经载普贤菩萨的前生,名阿弥具(Amiga),于宝藏佛所发大誓愿言:‘世尊!愿我得首楞严三昧,以三昧力故,化作地狱之身,入狱地中,与地狱众生,语微妙法,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众生,闻是法已,寻发无上菩提之心,即使命终,生于人中,随所生处,常得值佛。随所值佛,而得听法。听受法已,即得住于不退转地。’地藏菩萨历劫以来修菩萨行,度化众生亦复为是。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这里叙述地藏菩萨率领的大众前生及观佛的状况。这段文可以分为三节,第一从是诸众等下,至暂无休息,叙述违背真妙觉心,所以沦落三途受诸苦恼。第二从以地藏菩萨下,至各获果证,叙述这些众生都是因地藏菩萨慈悲誓愿之力,才能超拔。第三从既至忉利下,至目不暂舍,叙述这些同来大众,感佛深恩,因此瞻抑尊容目不暂舍。本妙觉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诸佛悟故,证此妙心,众生迷故,失斯本性。是以六道凡夫,遗失本具妙性,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受诸苦恼,无暂时的休息。这些大众迷失觉性,在轮回,因赖地藏菩萨广大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及无作深远宏誓的愿力,才能令到大众都获果证,通通都住在永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既承地藏菩萨悲愿之力得超三界,复蒙如来的神力,得随地藏菩萨偕来忉利天宫,因此内心深怀踊跃,外仪瞻仰。世尊圣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形体映彻,光明显赫,能令见者不生厌倦,是以大众睹佛金容,目不暂舍。流浪的流,有四种差别:第一见流,即三界的见惑。第二欲流,欲界之内除去见及无明,其余的一切烦恼均名欲流。第三有流,色无色界之内,除见及无明,其余的一切烦恼,均名有流。所谓有,有生死果报不亡的义理。第四无明流,欲、色、无色三界内的无明。一切众生,为此四法所缚,故而漂波不息,浪迹三界六道之中,所以叫做流。所谓生死,梵语惹多(Jati),译为生,即是一切有为法的现起,众缘聚会的时候,梵语母陀(Mrta)或名末刺湳(Marana),译为死,有情身分的寿暖识三俱舍离,亦即是四大五蕴解体的时候。世间有生必有死,有死亦必有生,生死是对待之词,故无生而不死者。生死有二种之别:一分断生死,具见思惑的一切凡夫,作诸有漏善不善业,由烦恼障为助缘,所感生之三界六道的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别,故叫做分段生死。二不思议变易生死,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以上之圣者,作诸无漏胜善功德之业,依所知障为助缘,所感生之界外净土果报。这种圣者所感生的报果,因为无色形的胜劣,与寿期长短,但迷想渐灭,证悟渐增,迷悟迁移,前后变易;神化自在,妙用莫测,因此叫做不思识变易生死。成唯识论云:‘生死有二:一、分段生死,谓诸有漏善不善业,由烦恼障缘助势力,所感三界粗异熟果。身命短长,随因缘力,有定齐限,故名分段。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谓诸无漏分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力,改转身命,无定齐限,故名变易。无漏定愿,正所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六道,即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趣。苦梵语豆佉(Duhkka)逼恼为性。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言三苦者:一苦苦,苦的本性已是逼迫,更增寒热饥渴等的楚切,故名苦苦。二坏苦,世间诸乐,必归坏尽,是名坏苦。三行苦,诸有漏法,无常迁流,逼迫身心,令不安宁,故名行苦。所言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往还三界之内,轮回六道之中,经过极长时的受苦,今由地藏菩萨悲愿之力而得解脱,复蒙如来神力,得到天宫,闻宣妙法,是以喜跃无量。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这里是摩顶慰劳,文分二节,初从尔时世尊下,至摩诃萨顶,叙述世尊,以阎浮檀金色母陀罗臂,兜罗绵网相光手,运圣如意中转变神力,遍摩聚集忉利天宫的百千万亿无量无数阿憎只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之顶,以示安慰劳抚之意。法华经云:‘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大智度论亦云:‘手中德字,缦网庄严,当以此手,安慰众生,令无所畏。’这里所说摩无量分身地藏菩萨顶,一方面固然是慰劳诸分身地藏菩萨化度众生的勋绩,另一方面就是嘱累大法于诸分身地藏菩萨,希望他度尽众生,方趣寂灭。而作是言下,叙述五浊恶世,刚强众生,邪见深重,难调难伏,佛大慈悲教化这些众生,咸令身心调伏,舍离邪见,建立正信,但仍有部份尚在恶习。诸佛在因地之中,勤修三学,断去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广行六度,成就利益一切众生,智慧功德,皆悉具足,所以称为佛陀。自既能调伏,令诸烦恼灭除不生;亦复能调伏一切众生脱离烦恼,是故称佛亦名调御师。五浊恶世的众生,非常刚强,难以调伏,佛先示以四谛理,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次教以戒定慧三学,所谓以戒律严持其身,以定慧调伏其心。三学既已圆修,烦恼所知等障自然断灭。往昔因为缺乏信心,故好似狂象一样,不可控制,因此造诸恶业,随业受报,堕诸恶道,受种种痛苦的刑罚。现在依佛言教,调伏身口意三业,令不造恶,就好似以坚固的钩,钩狂醉象。故此惭愧念起,令心调柔,则舍离邪慢的恶见,归投纯正无曲的善信。这些受佛教化已能舍邪归正的,十人之中已有七八个,尚有十分之一二,仍在恶习困扰之中。所言恶习,恶即乖理的行为,作这种乖理之行,现在或将来,会感受痛苦的果报。习是烦恼的余气,所以亦叫习气。大乘的妄惑,分为现行与种子及习气三种。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的种子,尚有惑的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如舍利弗既断嗔惑的种子及现行,而动不动就容易启发怒气,就是嗔的习气尚存的现证。又如毕陵伽婆蹉,昔为婆罗门,常自憍贵轻贱他人,五百世来亦复如是,乃至值遇释迦牟尼佛会下,将憍慢的现行与种子断尽,而憍慢的余习犹存;是以横过恒河而骂河神言:‘小婢莫流’,及至佛前对河神忏谢亦云:小婢莫嗔,今向汝忏谢;亦是习气尚存的现证。这些习气,在三乘人中,声闻全不断,缘觉稍侵损之,惟佛世尊,完全断尽。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

 

这里叙述不但地藏菩萨化导众生分百千万亿身,释尊化导众生亦分百千万亿身,分百千万亿种类的形;而所化的众生有三种差别:第一利根众生,闻即信受依法精进,获得果证。第二钝根众生,要用长时间的化导,然后才得领悟。第三有些业障深重的众生,虽设种种方便,或经长时的化导,仍然不能令其生恭敬信仰的心。大智度论云:‘若依禅定,得四无量,背舍胜处,神通辩才等,诸甚深功德,悉皆具得。能令瓦石变成如意宝珠,何况余事?随意所为无不能作,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手捉日月身不焦冷。化为种种禽兽之身,而不受其法。或时变身充满虚空,或时身若微尘,或轻如鸿毛,或重若泰山。或时以足指按地,天地大动,如动草叶,如是等神通变化力,皆从禅得。’这是身轮现通,故于一念间能化恒河沙等身,遍到十方恒河沙等世界去,运意轮来鉴众生的机,广设方便,施无谋而合的巧用,观察十方性相,乃以口轮说种种妙法,令未种吾根者令种,已种者令熟,已熟者令解脱。故智论亦云:‘释迦牟尼佛,一世界中,常化作种种身,设种种方便,以度众生。’在这些被化的众生当中,有利根钝根不信根等差别。所谓利根,即是对于修学佛法的根性,非常美敏锐利,一闻即悟,不假多究,亦即是顿根之士。所谓钝根,即是愚钝之根,不堪以入佛道的。对于佛道纵然亦稍有成就,但亦必须要经过极长远的时期研磨,始克有成,亦即是下等的渐机。所谓不信根就是正知正见,不信不敬,邪知邪解,反而深信敬仰,这是由于往昔的业障深重所致。因为对于真知正解,不信敬而疑谤,由此随业受报,沉沦六道之中,永无超升之日,成就一阐提的种性,实堪怜愍。大智度论云:‘佛言:一事难值,是佛世尊。又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余劫皆无有佛,甚可怜愍。佛为此重罪不种见佛善根人说言:佛世难值,如优昙波罗树华,时时一有,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中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而眼不见佛,三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国二十五年,而此众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是以贫穷老母,无度脱因缘,终不得见佛。倘能见闻,则利益无量。我佛化度众生的机宜,尚这样艰难,则知诸分身地藏的化缘更属不易。

 

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上面所说的众生,种类有种种差别,形相根机,亦有种种的不同。佛菩萨所以出现世间,目的在乎度脱一切众生。众生既是各各差别,所以佛菩萨亦化种种类形,种种根性的身,而分别度脱一切众生。如处胎经佛告智积菩萨:‘我宿命所行,戒德究具,得成佛身,变化自在,无所不入,亦入于金翅鸟,亦入于龙子,亦入于鱼鄨之黾鼍,所化如是。是故佛问弥勒言: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答言:举手弹指之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这里叙述随众机宜,现同类之形,说应说的法,咸令解脱。佛虽随机应现,以三昧威力的缘故,法性仍是如如不动。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如处胎经佛告诸来会者:‘吾从无数阿僧祇劫,能大能小,处大不空,入细无碍。或在天上,劫数教化,或在人中,代彼受苦。或在畜生、饿鬼、地狱教化,无所不入。’初现男子女人的身,是在人伦,示现人类的形骸而为众生说法。次现天龙身,是示现八部众的驱形而为众生说法;今举天龙二众而概括其余的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侯罗伽、紧那罗等六部众。八部众前文业经解释,兹不再赘。三现鬼神身,这类鬼神,六部众之所不收,亦可以纳在八部众类,六道之所不纳,亦可以收在鬼神众类;如密迹金刚大力明王,以及旷野神祇鬼子母等。四现山林川原等,是示现无情物以利众生,令生胜解而获解脱。如悲华经所谓:佛在因地之中,为救济一切众生令免饥渴的缘故,或施舍身肉,或将自身变成可食之物,或将自身变为一座大肉山,令众生饥餐渴饮,以解决饥渴之苦。五现天帝身,即忉利天主之形,六现梵王身,即现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七现转轮王身,梵语斫迦罗伐棘底曷罗阇(Cakravartiraya),译为转轮圣王,或译转轮圣帝等。轮王有三十二相,即王位的时候,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所以叫做转轮王。轮王因为能飞行虚空,所以又叫做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二万岁以上的时候,乃至在减劫人寿从无量岁减至八万岁的时候才出世,八万岁后,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然轮王复有金银铜铁四种:金轮王统领东南西北四大洲,银轮王统领东南西三大洲,铜轮王统领东南二大洲,铁轮王惟领南赡部洲。俱舍论云:‘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减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大智度论云:‘问曰: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菩萨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别?答: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圣相。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八现居士身,梵语迦罗越(Kalapati),译为居士;这种居家之士,博闻强识;饶财丰德,学德俱优,又不求宦仕,不乐名闻,惟道自娱,居家养性,所以叫做居士。法华玄赞云:‘守道自恬,寡欲蕴德,名为居士。’九现国王身,即是粟散王,自轮王以下领一洲一地的邦国小王。这是由于前生修持十善戒行为因,今生所感生的果报。这些邦国之主,替天行道,常得诸天的保护犹如赤子,所以又叫做天子。仁王护国经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中下品善粟散王。’金光明王经云:‘因集业故,生于人中,主领国土,故称人王,处在胎中,诸天守护,或先守护然后入胎。虽在人中生为人王,以天护故,复称天子。’十现宰辅身,即是辅助帝王宣扬政化的臣佐。自卿相以至百僚,从县牧以至三台,各有所典,主宰王化,匡助帝业,所以称为宰辅。十一现官属身,即是宰辅官员的眷属。十二现四众及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身。比丘,或称必刍(Bhiksu),含义甚多,或翻为乞士,破烦恼等。或翻为除馑,能怖魔等。所言乞士,即是说上乞如来的法理以资法身,下乞俗人的饮食以养色身。乞人有限的信施以活色身,永离四种邪命;求佛无上之妙法以资慧命,恒舍一切邪法。所言破烦恼者,即是修戒定慧等无量圣道,而破贪嗔痴等无尽烦恼;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以破除身口七支见思等惑。所言除馑者,即是说凡夫贪著六情,犹饿夫饭,不知厌足;圣人已断贪染六情饥馑,故曰除馑。或者说比丘清净持戒,为世人作良福田,以清净的法施,除众生无福无慧之两种饥馑。所言能怖魔者,即是说世间的众生,均为魔王的眷属,若正法时,有人出家,秉受具戒,入三宝数,诸天欢喜,同声赞善,梵魔王闻,生大怖畏。又比丘修道必入涅槃,使诸天增盛,魔眷减少,能令魔王生大怖畏,所以说能怖魔。所谓比丘,有五种的差别:一名字比丘,如人立名叫做比丘,或者是比丘的种族,或者世人共称其名叫做比丘,这就叫做名字比丘,二自言比丘,就是这种人实在并不是比丘,或者贼主犯事,恐人捉拿,因而自称是比丘,这就叫做自言比丘。三乞求比丘,譬如俗人以乞食而活命,就叫做乞求比丘。四破烦恼比丘,即是有一种人出家之后,努力勤修,永远断除一切烦恼,所有一切招苦的因素,以及未来之生死,善能了知,断绝无余,这就叫做破烦恼比丘。五羯磨圆具比丘,即是出家之后,登坛秉具,身无障难,作法圆满,是不应诃,名叫羯磨圆具比丘。比丘尼(Bhiksuni)的义理和比丘相同,只是尼字显示女色之音而已。优婆塞新称邬波索迦(Upasaka),译为清信士,近事男等。清是离去过非的名称,信为超入正道之根本,士即男子的通称。优婆夷,新称邬波斯迦(Upasika),译为近事女,清信女等。优婆塞和优婆夷,俱为近事三宝,受持三皈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之在家二众弟子。声闻,辟支佛,菩萨,前文经已解释,兹不重赘。罗汉即阿罗汉(Arhan)之略称,系小乘人最高觉悟的地位。或译为杀贼,阿罗汉以戒定慧等兵器,杀尽一切烦恼贼,故得超出三界。或译为应供,阿罗汉诸漏已尽,为世间的良福田,故堪受人天的供养。或译为不生,阿罗汉已断分段生死,永处于偏真涅槃,故不再到世间来受生死的果报。所以大智度论云:‘阿罗名贼,汉名破(杀)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佛的悲愿广大宏深,是以应以何类身形得度者,即现何类身形而为说法,务令该众生度脱而后已,故佛化度众生,随类现身,不局限于佛身一形。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

 

这里叙述嘱累地藏菩萨令观佛陀累生累劫化度众生的苦心。佛世尊从无量无数劫来,行菩萨道化度众生,经过极端的苦难,仍然精进不懈的勇力向前,舍弃金珠宝贝国城妻子,乃至头目骨髓,在所不惜,只要是对于众生是有利益;亦即是说能够度脱众生的。是以剜千灯以求愿,为半偈而舍生,割肉救鸽,委身饲虎。故弥勒大成佛经云:‘释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于苦恼众生之中,和颜美色善巧智慧,说诚实语,亦我当来度脱汝等。如是导师,明利智慧,世间希有,甚为难遇,深心怜愍恶世众生,为拔苦恼,令得安隐,入第一义甚深法性。释迦牟尼,三阿僧祇劫,为汝等故修行难行苦行,以头布施,割截耳鼻手足肢体,受诸苦恼,为八圣道平等解脱利汝等故。’

 

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付嘱地藏菩萨于将来世,遇有罪苦众生,谨记天宫的殷勤付嘱,令发广大道心,永离长夜苦恼。释迦牟尼佛对于五浊恶世的刚强众生,苦心孤诣的不拆不挠勇力调伏,仍有部份业深障重的,未得解脱。这些众生因为业障深重的缘故不得了脱,当然免不了会随业受报,堕在恶趣受大苦恼。因此付嘱地藏菩萨,于未来世,亦当忆念佛陀在忉利天宫时,殷勤的叮咛嘱咐,令此娑婆世界的罪苦众生,乃至弥勒出世。悉使解脱,永离诸苦,或者得蒙佛为授记。弥勒,新称梅恒丽耶(Maitreya),是菩萨的姓,译为慈氏,阿逸多,或称阿制多(Ajita)系菩萨的名,译为无能胜。此菩萨于过去世,修慈心三昧,慈育众生;所修的慈心三昧最尊最胜,无能及者,因此故名慈无能胜。释尊应世时,生在南天竺婆罗门家,授记为补处菩萨。文佛入灭后,生于兜率内院,经彼天四千岁(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等正觉,绍继释迦牟尼如来的佛位。以三会说法,度诸众生。弥勒下生经云:‘大迦叶;亦不应般涅槃,须待弥勒出现世间;所以然者?弥勒所化弟子,尽是释迦文佛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摩竭国界毗提村中,大迦叶于彼山中住。又弥勒如来将无数千人众,前后围绕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诸鬼神当与开门,使得见迦叶禅窟。是时。弥勒申右手指示迦叶,告诸人民,过去久远,释迦文佛弟子,名曰迦叶,今日现在,头陀苦行最为第一。是时诸人见是事已,叹未曾有,无数千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或复有众生见迦叶身已,此名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尔时阿难!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是时弥勒复取种种华香,供养迦叶,所以然者?诸佛世尊有敬心于正法故。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无上真正之道。阿难当知,弥勒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菩萨处胎经亦云:‘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尔时世尊即说颂曰:如来十力尊,虚空无边际,忍慧福业力,誓愿力最胜。汝生快乐国,不如我界苦,汝说法甚易,我说法甚难。初说九十六,二说九十四,三说九十二。我初说十二,二说二十四,三说三十六。汝所三说人,是吾先所化。汝父梵摩净,将八万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开度。九十六亿人,受我五戒者。九十四亿人,受持三归者。九十二亿人,一称南无佛。初说千比丘,二十四亿天,三三十六亿,所度诸众生。汝乐我勤苦,汝怠我精进,。’梵语和伽罗(Vyakarana),译为授记,佛对于发心众生,预示彼当来某劫在某国土成等正觉,佛号某某,是名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这里叙述诸分身地藏菩萨合为一形,恭对佛前,涕泪悲恋的陈白彼从久远以来,即蒙佛恩惠,令获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超越无量生死的苦患。吾人的肉身是由于业力所招感的,故此一个是一个,绝对不能够变为两个或若干个。佛菩萨的法身是由于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为著成就利益诸众生的缘故,所以能够将一身化为百千万亿个或同或异的身,又可以将百千万亿个身形收摄而为一身。虽然可以分为百千万亿种类的身形,但不随其类所限,如天上一月可以普影千江水,而千江水中的月只是一月而已。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时所以涕泪哀恋者,因为地藏菩萨发愿于尘沙劫之前,受释迦文佛嘱累于弥勒成道之后,中间所经的劫数非常长远,在这久远时间当中,所须化度的六道众生,造业不已,刚强难伏,如来的慧日将近沉没,天宫付嘱的事,责任非常重大;而且感佛深慈,累劫以来多蒙接引,令获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今佛日将隐,使护末劫一切众生,依恋之情,溢于言表,是以涕泪悲咽。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

 

十方世界无边无际,河沙难尽其数,地藏菩萨所分的身形,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数的世界里面,在每一个世界之中,又化百千万亿个身,而每一个身,又复度脱百千万亿众生,令到这些众生,不但反邪归正的皈依三宝,而且反妄归真的永远离开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的苦恼,而获得五住究竟无住涅槃的无上快乐。故地藏十轮经云:‘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进,于一食顷,能于无量无数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顷,皆能度脱无量无数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离众苦皆得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如我所说不可思议诸功德法,坚固誓愿勇猛精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于十方界或时现作大梵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或复现作大自在身,……乃至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

 

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十方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化度众生,无须久植德本,只要在佛法之中作过微少的善事,就可以获大利益,得蒙度脱,然在佛法之中所作善事,有胜有劣,今所举的是善之劣者。少善尚且如是,况广作善利,深种德本之辈,则所获利益,更加不可限量。一毛最轻,一渧甚少,一沙极微,一尘颇小,毫发许善,是为少中更輶者。是以诸经详载,举手低头,弹指散华,乃至暂绕佛塔,一称洪名,都是人天福报的泉源,入圣超凡的根本。所以贤愚经谓:‘若有众生,于三宝福田中,种少少之善,得无极之果。’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这里是地藏菩萨劝慰世尊,勿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因为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为诸受苦的恶业众生的缘故,发深弘坚固的誓愿,要度尽一切众生而后已,如有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垣。地藏菩萨既有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对于佛在忉利天的嘱咐,当能胜任愉快,是以劝慰世尊勿虑。地藏十轮经云:‘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熟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此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度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愿满足。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种种希求忧苦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离诸忧苦,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又云:‘起坚固慧清净心,灭诸有情无量苦,施众妙乐如宝手,能断惑网如金刚。起大悲慧具精进,善持妙供奉世尊。以海智救苦众生,发诸趣有无畏岸。’释迦如来遗教弟子,至弥勒成佛时,尽行度脱。末法众生虽然刚强难伏,但以地藏菩萨的慈悲坚固誓愿势力,只要称念地藏洪名,或礼拜菩萨圣像,即蒙解脱,是以劝慰世尊:勿以末法造业众生为虑。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这里是佛陀听闻地藏劝慰,毋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而后赞叹其行之美善,并授菩提之决。地藏菩萨从久远来,发宏誓愿,于恒沙等世界,每一世界之中、分百千万亿种类的身形,每一身形度百千万亿众生,令诸众生,咸获果证。现在于忉利天宫,又能上体佛心,敬承嘱累之严命,是以蒙佛赞言善哉。地藏菩萨既能自度,亦能利人,等到众生界,尽地狱界空,然后方才成等正觉。自离苦难,亦能令诸众生都离苦难,所以佛言:吾助汝喜。

 

返回[般若文库]首页 | [繁体版]



 
Copyright @ 2003-2012 丰财园中国最大佛教网 版权所有